从李汶翰事件想到人的精神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FindCrt

李汶翰是谁?发生了什么?

李汶翰是一位在韩国出道的年轻偶像,在爱奇艺主办的《青春有你》里拿第一名,成立组合UNINE做队长。从《偶像练习生》到《创造101》,偶像行业在中国火热起来,李汶翰也不过是其中平平无奇的一味,还被吐槽是最没有存在感的C位。

他特别在哪呢?特别在提供了一个有意思例子。前段时间爆出一个新闻,他跟一个女生接头非常亲密,亲密到把女生压在车引擎盖上亲。上个图:


李汶翰_压车.gif

年轻人,谈个恋爱很正常,不偷不抢,有什么奇怪的。但问题就出在他的身份:他是一位年轻偶像!偶像有什么特别?偶像就不能谈恋爱吗?是的,偶像禁止恋爱。

鹿晗和关晓彤公布恋情的时候把微博都给搞瘫痪了,哪怕现在去都还有一些负面的评论:

鹿晗微博评论

而且我也听说一些女生在鹿晗公布恋情是哭很久,大批粉丝脱粉。鹿晗还是那个鹿晗,他谈恋爱了,粉丝就不喜欢他了?

偶像扮演大批粉丝梦中情人的角色,偶像恋爱就掐断了这些粉丝的幻想,粉丝就走了。而为了留住甚至聚集大量的粉丝,就要扮演一个合格的大众情人的角色。

而李汶翰的事没有结束,更奇葩的是后面他发了一个澄清的微博:

李汶翰_微博.png

确定的事也能撇清,甚至有不少粉丝在评论里表示“一直支持”“无条件支持”,这也能信?我只能说永远也叫不醒装睡的人。

精神,也可以是一种商品

粉丝们是因为他们会跳舞、会唱歌而支持他们吗?不是,更重要的是偶像和粉丝之间建立了一种精神连接。粉丝把偶像视为他们的恋人,也有视为朋友、儿女、哥哥姐姐,就好像是一场大型的过家家。粉丝给偶像集资、买代言的产品、追剧等等,他们得到了什么?可以肯定没有实际的物质上的获得,就只有一种精神寄托。

所以在粉丝经济里,精神就成了一种商品。偶像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媒体选择特定的角度,只报道特定的事,从而塑造符合大众想象的样子,从而吸引粉丝。在这个时代,明星不再是,至少不仅仅是依靠演戏、唱歌这些具体的工作而获利了,更重要的是一种形象塑造,俗称人设。

这种事不是现在才有,只是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好了、互联网让媒体更发达了,贩卖精神商品的受众更多了也更有消费能力了。

人类的局限性

精神商品不仅仅是偶像行业才有。看爆米花大片图个什么?看得爽,这个爽是什么,不就是一种精神享受吗?听听音乐图个什么?开心快乐、放松心情等等,这是不是也是精神获得?吃饱了饭,还要喝点啤酒、啃个鸡腿,图个什么?吸烟有害健康,还一天一包,图个什么?

精神感受上的好坏,其实就是人的判断系统。拿吃饭举例,为什么大部分喜欢油炸食物,因为高热量。人类在很长的时间里是处于食物缺乏的状态,不喜欢高热量的人类早就被自然抛弃了,活不到现代。因为吃高热量有利生存,为了让你能更愿意吃它们,所以精神上让你快乐,从而引导你去做这件事。否则,吃高热量的食物跟吃屎一样,怕是人类都饿死了。也就是大部分时候,精神上好的东西,实际上也是好的。我们通过感受就知道一些东西的好与坏:你看见有人摔一跤,你看到都觉得痛,只是在提醒你不要跟他一样;想起和家人在一起很快乐,就是告诉你家人很重要......

但问题是时代变了。还是吃饭,我们喜欢高热量的食物,但在现代这样会让人肥胖,不好看、引发心血管疾病等等。时代变了,原来有利的事变成了不利的事。归根结底,是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基因进化的速度。

以往,一个人如果你经常见,熟悉他的面容、语气、性格、想法,那他一定是你身边的人,那么你信任他是值得的,毕竟在原始的生存环境里,每一个朋友和帮手都是重要的。但现在呢?那些明星你熟悉了,但他们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单方面的与他们建立了情感连接。粉丝在物质上的付出,获得的只是精神的抚慰,并没有太多实际的东西。

有问题吗?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时无刻不接触无数的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了我们的认知,但这些认知是别人给予你的,而不是你自己从实践里切实获得的,必然存在偏差和虚假;而这一类的信息在大脑里占比越是多,我们认知与现实的割裂就越大。

大众传媒,只是发得出声音的那一部分大众的传媒,有很多声音是在媒体里看不到的。比如广大贫困人群在网络上的身影就只有每年“春运方向的农民工”,比如特朗普以前,特别是疫情以前,美国一切都好,许多人只买“洋货”,外国人发达制度优良(是的,非洲东南亚中东等等不是外国)。

精神和认知是不断地受大众媒体和他人之口影响的,作为个人,还是要尽力地让认知与现实匹配,看清局势、摆正自己的位置。当然,精神也重要,偶尔放松一下,哪怕是利益上不理智的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是人不是机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