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是上帝,客户是爸爸
你是用户还是客户?决定你是上帝还是爸爸。
在知乎上有问题:如何正确理解用户和客户?
有网友这样回答:
用户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而客户不一定是最终的使用者;用户更关心的是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客户关心的更多则是价格;用户的最终导向是体验,客户的最终导向而是营销。
那么在简书上,如何区分用户和客户呢?
如果你是简书的注册用户,你使用简书进行文字创作,那么你属于千万用户中的一员;
如果你和简书是合作关系,比如给简书一定的资金,去做商业合作,那么你就是客户中的一员。
这样看的话,用户和客户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但是有没有重合的地方呢?
一个在简书上创作的作者一定是简书的用户,如果他/她付费购买了简书大学堂的写作课程,那么他/她是客户吗?
假设1:不是客户,还是用户。
从上面的区别来看,那么在简书上做广告或者商务合作的个人和组织是属于客户,而付费课程的用户只能算是忠实用户,和客户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因为用户在意的是体验,而客户在意的价格。
那么运营的思维就会是用户思维。
1、 打动思维:
要把产品的细节不断的去完善,因为产品是和用户产生关系的唯一媒介,那么这个“产品”由“简书”到了“课程”。需要从课程的运营、工具的使用、课中的体验等等细节的地方给予他/她极致的享受。
2、认同思维:
如果对于产品没有很高的认同感,那么他/她不会向更高级的层次进化,比如付费。
这种认同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情感层次,那么就要带给他们认同感和信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获得他们的信任,从产品体验超出他们的预期,即在满足他们基础的需求之外,还可以获得极致的产品体验和情感认同。
3、群居思维:
从开始关注产品到使用产品,再到成为粉丝,最后成为付费,乃至传播者,这需要强大的认同感,那么最后都会成为社群组织。因为人是群居动物,需要找到相同价值观的同类人,所以社群的力量会带给他们很强的归属感。
假设2:还是用户,更是客户。
客户还有一个特征: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
使用简书,同时购买了简书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这从一定意义上已经属于客户的范畴了,这类客户在意是价格和带给他们的收益。
那么运营的思维就会是客户思维。
1、告知思维:
客户的导向是营销,这种告知思维就是以直接形成交易为目的,通过软文、包装等形式告诉客户: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样的,能够带给你什么,快来购买吧,等等。
那么你付费了,就是完成了变身,成为客户。
就像课程是一样的,有一部分的学员不是简书的用户,但是从其他的渠道报名了简书大学堂的课程,从根本上讲,他/她不是简书的用户,而是简书的客户。
2、转化思维:
当你成为客户之后,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二次传播和转化则是重点。
产品和服务的拥有者会通过这样手段让客户成为二次传播者(分销),因为收益是维护客户和商家之间的纽带。
所以,那么对于购买课程的学员来说,是用户思维还是客户思维?
用户是从体验的角度对产品和服务的完善,而客户则是从营销的角度对产品和服务的考验。思考的方式不一样,那么获得结果也是不一样,用户思维和客户思维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去面对同样的问题。
在广告行业,甲方永远是爸爸,因为是客户;
在互联网行业,用户永远是上帝,因为是流量。
p s:用客户思维去处理用户关系,貌似是一个不错的挑战。
那么问题来了,看文章的你是属于用户还是客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