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忙着轰轰烈烈地爱人类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阿雯

    这些年,“女权”这两个字,已经说到烂大街,但把这么大的两个字落实到生活里,又是那么细微,就像我们每天要吃的一日三餐一样。没人喊上几句,谁都忘了煮饭是一件多琐碎的事。

别忙着轰轰烈烈地爱人类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没有过生养育经验的姑娘对这件事的理解能这么深刻,昨天我在一个朋友的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为什么那么多人产后抑郁,那么多人生了一胎排斥二胎,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付出和牺牲太多,社会的理解和丈夫的参与感太少,所以经历一次生育她们就想放弃了,因为这一次当妈的感受太不好了,太辛苦了,承担了太多,失去了太多,甚至对婚姻伴侣失去了希望。”虽然没有体验过这样的过程,但是她观察周围,主动去思考女性本身。字字都让我这个“过来人”有代入感。

    父权制度下,所有顺理成章的观念几百年沿袭,根深蒂固到很难发现。即便自媒体发达到随便一个人都能甩一篇“女性独立”的链接给你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女性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失去了选择权。波伏娃《第二性》中所言:女性要想获得独立一要工作自由,二要生育自由。为什么生育自由和经济独立被摆在了一样的位置,就是因为生育这事能透出来的信息太多,无论女性自身多么强大,做一个妈妈对女人来说都是一生当中最大最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经历过。生养育孩子这两年多时间,一直想写点什么,却一直没下笔,可能是那些公众号的文章都已经写透了,很难再写出点特别有见地的话,但我倒想认真记下些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在没生孩子前,就是个“傻白不甜”,对自己对生育对养育一片空白,社会甩给我什么,我接着就是。孩子生完落地,开始忙不迭地应对各种第一次,小学都没读的月嫂给孩子灌奶粉喂茵栀黄阻挠母乳喂养,我身单力薄,只能在喂母乳这事上固执地坚持下来,像个没有士兵的将军,凭着一腔所谓“主义”征战沙场。喂养、睡眠、生病、长牙、大运动发展,一关又一关。《生门》的导演陈为军说:“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这就是现实。

    看着镜子里丑陋的妊娠纹,走样的身型还有肿胀的脸,被掏空的精力还有爆炸的网络信息,我感觉自己要死了,没有能力撑到孩子长大能跟我讲她爱上了哪个人。科学育儿这四个字也要辩证去甄别,甄别不好也会被压死。帮我慢慢抽离出来这种状态的是我的保姆,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她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你别跟自己较劲,也别跟孩子较劲。”她的这句话让我一直放在空中楼阁里的育儿有些许地落在地面上。不过最重要的是她帮我带孩子,我确实可以有喘口气的机会,这也是很实在的。

    这两年随着思维的拓宽,对思考女性养育这事儿也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路。生育本身是一件尊重自规律然的事,也是一件有爱尊重基础事实的事,有问题的不是这事本身,有问题是社会对这事的态度。把生育都归责到女性头上,这是其一,得到家庭支持更多的女性往往养育的幸福值会更高,像丈夫的参与度和长辈的尊重和理解,这都是知足感的要素。对生产劳动的界定单一,这是其二,社会规定像男性一样的社会工作才是生产劳动,而在家养育孩子可能叫休假,那为何很多职业女性把重回职场称之为“解放”?再延伸,讲到职场包容度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了。最后还想说说成年人的自主权力,上一辈把孩子当成财产,把太多“应该如此”的思维的框从他们的生活轨迹里企图植入到子女人生,应该在合适的年龄结婚,应该生育两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男孩子...多少女性就被绑在“男孩子”这三个字上,在生育的时候就没有考虑清楚,一腿踏进去就沦陷了,这辈子都很难从被选择的人生里挣扎去寻个自我。就此一生,然后轮回到下一代身上。

    养育过程中找自我这事,并不是追剧看电影刷手机,现在回过头看那都是假的自我,是自我太散太弱的人,在面对庞大的孩子需求的时候产生的被吞没的恐慌感,死命想抓住个什么,然后就对外宣称,这是“自我”。自己没整合清楚自己,把责任都推给孩子,对,像以前的我。我现在所认为的自我,是让我们回到生活中,去体察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感受,柔和不带敌意的去感受当下。话虽这么说,能做到此,也要走好长好长的路,再加上原生家庭成长背景等因素,路途漫长且都是容易滑倒的小石子,但是如果在开始时候就能有这样的意识植入,能走的顺畅些。人都是思想的产物嘛。

    Ending,男权社会下的女人不容易,首先女人多理解女人,男人才能多理解女人。提醒我自己,别忙着轰轰烈烈地爱人类,却忘记了爱身边一个一个的人。

iva8(Z1U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