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意地修行
随着年岁越大,我感觉自己和昔日的朋友越来越远。
以前,我是朋友微信群里面的活跃分子,我热衷于和他们天南海北地胡侃,可最近我变得越来越安静,我感觉和他们之间的交谈再也难以引起共鸣。他们谈的依旧是吃喝玩乐、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以前我也喜欢帮腔,现在却觉得这些谈论的内容很无聊、很庸俗。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传统,不论经历过何种深重的民族苦难,在人们的血液中始终奔涌着诗意的基因。而今的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彻底告别了诗意,成为功名利禄的奴隶,关注更多的是怎样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再是如何充盈自己的内心。
一想起自己曾经那么热衷于各种饭局,和一些脑满肠肥、丑陋不堪的人觥筹交错、吆五喝六,内心就觉得隐隐一阵作呕。有时候喝多了,还会对身边的女伴说出不恰当的话、做出不礼貌的举动。这种毫无意义的酒局,就像是发@情的公@猪在漫无目的地随意挥洒着自己的性@欲。不论当时勾肩搭背多么亲热,清醒之后,谁也不记得谁。
现在即便是有人喊我,我也要权衡再三,不是确实特别在乎的人,我坚决推辞。如果有人要问我,现在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会说:我只想做一名诗意生活的普通人。
我想远离以往那个面目可憎的自己,远离那些陋习,就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在这喧嚣的尘世,坚守这安静地一隅,诗意地活着。任窗外灯影浮华,我坚守宁静空灵的本心,冷暖自知。相比浩瀚的宇宙,人的一生连白驹过隙都算不上,何必流连尘世中那些污浊的快乐,不如静望那山峦之间的流云,俯瞰清澈阳光下的清澈溪流,细嗅穿过树叶罅隙的和风,感受拂过面颊的太阳的温暖......让内心充满诗意。
在午夜的灯光下,静静地画画是我最惬意的休闲。当笔墨在纸面或疾或徐地游走,我的平凡的生活就被注入了不平凡的诗意。尽管我无法亲临现场观看那些美景,可我的思绪、我的想象力早已跟着画笔神游万里之外。画画让我呼吸均匀、心绪宁静,让我逐渐远离、淡忘、放弃了那些庸俗的快乐,让我懂得了修炼内心,帮助我洗净铅华,提升境界,走上一条“至善”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41975/1f6fe632ef0101c9.jpg)
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要在这天空上不知疲倦地飞行。我们不仅要留下飞行的痕迹,还要明白飞行的意义。怀着一颗敬畏、虔诚的心认真地活着、诗意地修行,才是生命的本真。
什么是认真地活着、诗意地修行?认真地为自己、为家人准备一顿晚餐;抱着自己的孩子,温柔地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和家人坦诚地沟通自己的想法;学一门可以让自己心灵舒适的特长,比如,唱歌、画画、写作、摄影、跑步......这些事情哪一样不比在外面鬼混重要,哪一件不必虚情假意的虚与委蛇重要?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以忙碌作为借口,每天早出晚归,看似很忙碌,可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关了灯,面对无边的黑暗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为何?因为他们内心空虚,他们不知这一天、这一月、这一年、这一辈子到底得到了什么,要追求什么。
以前我那么喜欢出席各种酒局,就是因为已经习惯了那种相互吹捧、簇拥、吆喝所带来的虚无的热闹与欢乐,一天不和所谓的“朋友”“兄弟”“客户”在一起,一天就不自在,可内心却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空虚,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更何谈家人们的内心?
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一个人只有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才能在面对家人无声的眼神时,懂得将心比心。关注自己的内心就是要做内心的主宰,让内心有诗意地栖息之地,而不是放任其在浊世中漫无目的地流浪。
人具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单独而存在,笔者也反对各种与社会完全脱钩的“宅”文化。相比改变不了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注重改造自己的内心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滞于物也。《六祖坛经》讲过一个“既非幡动,亦非风动,乃尔心动也”的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被肉眼所见迷惑,不让肉耳所听诱惑,要离一切相,不住相,直达“真如”。
面对浊世,我们有过流连,但不能沉沦。在烟波浩渺中,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处净土,还自己方寸空间。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日月交叠的轮转,当浮华已成云烟,喧嚣也已不再,我们要静下心来和内心认真地做一次对话,让心在诗意中苏醒,找到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