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温柔的对待世界人在职场

房子是租来的,生活是你自己的呀!

2016-01-05  本文已影响3096人  4b2beda060ba
图片来自网络

十年前我们搬离了原来的一套小房子,那房子一直就对外出租。十年间换了几拔房客,作为“包租婆”,我从来没见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JASON同志一手包办,当然房租我也没见过。

关于房子的状态,都是他回来讲给我听的。有一次我忽然想到:哎哟,我都不知道房客是谁,如果他在那里再养一房,我还蒙在鼓里呢!万一哪天有个女的抱着个娃找上门来,非得认他这个爹……可教我如何是好?

呵呵。我想象力丰富,堪比狗血剧的精彩。

2015年的最后一天,最后这位租住了五年的房客因为老婆生小孩不再续租,房子便空了出来。JASON同志去收拾房子回来,我问那个家“什么样了?”“还行。”他淡淡地又说“得把浴缸拆了、水管换了……”后来干脆盘算着重新装一下。在此之前,他说先把窗帘拆下来洗洗。

然后,我见到了他拆回来的窗帘。因为看上去就很脏,没用洗衣机,泡在水桶里用皂粉洗了两遍,水还是黑的,只好再洗两遍,又放洗衣机加热洗,才辨得出原来的原白底色。我想起那个窗帘是当年在人民商场买的成品,因为很喜欢上面的花。

“这窗帘,他们是不是五年都没洗过?!”我问JASON。

“大概吧”。

我没租过房子,不了解租客的普遍心理。第一个房客是南方某家电品牌厂家的业务员,他和女朋友退租后,JASON回来抱怨说他们“邋遢死了,厨房地上都油腻腻的……以后再也不租给没结婚的了。”大概他以为结了婚有孩子的房客,会比较勤快、会过日子、讲卫生,不会把租来的房子稿得乱七八糟吧。

当年读三毛的文章,她写回到台北租房还是买房的事情,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户人家搬完家,把原来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让三毛心生欢喜和感念。

余世维先生也是台湾人,他在演讲中讲过自己家的经历。日本战败后,政府规定所有日本战俘和侨民最多只能带10公斤东西离开中国,余妈妈家的邻居都是日本人,他们几乎要把整个家都留下。日本人把家收拾好,拿着钥匙交给他的外祖父。日本人走后,他们去看隔壁日本人留下的房子。

打开院门一看,发现院子全部扫过了,簸箕与扫把统统立在墙边,屋子的地板也擦过了,拖鞋统统排在一条线上,杯子、碗、调羹洗干净后摆放得整整齐齐,就连没有带走的每一床棉被、每一件衣服也全都洗过后一件一件地挂在那里,甚至破掉的纱门、纱窗也都换过了——他们就是这样收拾完之后才把钥匙交给中国人的。

外祖父牵着(余)妈妈的手就说:“这个民族可怕啊!”

我对这个故事很有感触。

去年,有篇名为《行为的卑贱不值得原谅——在美国把房子租给中国大学教授的惨痛经历》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很广,阅读量在十几个小时超过数十万,成为微信热帖。一位在美国的留学生把房子租给某大学曾获“十佳杰出青年”称号的教授,房子回收时发现“变成狗窝”,愤然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惨痛经历,有图有真相。

可见,一个人即便是读到博士,知识渊博,也可能在出租的房屋里把生活过得乱七八糟,而估计即便他自己的家,也是一个样子。也许是对生活的标准和要求真的是不一样。有很多人就以很落伍的生活方式混在城市里,如今又混到了国外。

为了生活抑或生存,很多人需要租房住。房子是租来的,家具是房东的,窗帘是房东的,生活难道不是你自己的吗?一个窗帘经年不洗,一定吸附、吸足了很多的灰尘,污染比北方的雾霾还要严重,我不相信房间里会有很好的空气,我也不相信房客会有很好的生活品质。不管他是文盲,还是读到了博士,修养和教养,其实都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小事体现出来的。

“走时比来时好”这一原理,非常适用在房屋租赁界。房子是自己的,为了租上好价格,房东大都会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再放出租;而作为租房者,即便房子不是自己的,要短期或长期生活在那里,也要好好爱惜呀,因为生活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你自己的。

我有个同事有非常好的教养和习惯。她出差住酒店,如果是一个人住了标间,通常不会动另一张床,离开房间时也会把自己的床铺归整好,夸张到几乎不需要服务人员花大气力去整理。在我看来,这代表的教养和修养。

一个人要离开一个地方,就要干干净净地离开。后来的房客怎么住进来,房东怎么看,都是别人的事情,如果你离开前能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离开,就代表一个人的教养,也代表一个人做事的风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