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消失的事物
作者:黎荔
1995年,比尔·盖茨收购了一个拥有大约一千一百万张摄影作品的档案库,他觉得能将它们全部数字化。但随后发现这根本不可能完成,因为要实现数字化的话,需要有人审核每一幅照片。结果,为了保存这些照片,不得不把它们埋在宾夕法尼亚的盐矿里。有人说这些照片已经消失;另一些人争辩说,五百年后,它们可能会被再次发现。我觉得,到发现的时候,应该已不是照片了吧?它们作为照片的存在,已在时间中走向终结。想到这一点,我脑海中反复回荡的,是大诗人里尔克的一首诗《我父亲年轻时的画像》:
眼睛里是梦。眉毛仿佛能感觉
某种遥远的东西。嘴唇周围
新鲜而魅人,虽然没有笑靥。
帝国军官服略显瘦削,
悬垂的丝带将它点缀。
腰间是马刀的竹鞘。两只手
一动不动,交叠在上面,
褪了色,如今几乎看不见,
仿佛它们抢先遁入了空间尽头。
其余一切,都似乎隐藏在
自身的帷幕里,深奥难解
在昏暗的背景中漾开——
啊,一张迅速消失的照片,
在我渐渐消失的手里面。
父亲的影像漶漫不清,在年久月深的老照片上,拿着照片努力辨认与端详的手,也将在时光中渐渐消失无踪。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铺路;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人还在建造公园;照片在手上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拍照——与胶卷冲洗照片相比,今天手机中照片的消失更加简单粗暴,一旦数据丢失,立马无影无踪。
记录消逝的照片也是会消逝的,正如记录存在的书籍也会化为尘土。你试过在午后的阳光之下默视书房中的浮尘飞舞吗?那根本不是窗外飘进来的外物,而是书本自身的蒸发崩解。透过纤尘翻滚的光线,你会看到每一本书都不能避免风化还尘的命运。
记得电影《爱在黄昏日落时》中有句台词“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在影片中,圣母院作为巴黎永恒的地标,是感情忠贞不渝的象征,不会有人真能想象,巴黎圣母院会有消失的一天。然而,在过去800多年的历史中,这座哥特式风格的古老建筑,顽强地躲过16世纪的骚乱、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还躲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子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却在2019年4月被烧毁。文物生命只有一次,失去就不会再来。八百年的历史就此被抹去了,巴黎就像死去了一部分一样。
看过discover频道的一个节目《world after man》,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只需要5万年,人类的一切将被时间粉碎成一干二净,不管什么建筑,著作,甚至人造电磁波都将消失,就像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其实,根本不用等到人类尽头的那个世界,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面对了太多的消失。据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兼自然资源保护论者E•O•威尔逊估计,每年有2.7万种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在我们居住的星球,原本有超过7000 种语言,它们对应的民族,各自有着独特的认识——全球文化因此显得丰富多彩。但现在,这7000 种语言中,有一半已经濒临死亡,剩下的,也正以两周一种的速度消失。语言消失了,由这种语言构建的文明也就失魂落魄、面目全非了。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有二三十种语言已处于濒危状态;长城已有近三分之二被腐蚀;几乎每天都有优秀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失传和消失,每一分钟,都有可能有一首民歌、一段古老传说、一件手工艺、一幅版画、一座古建、一项礼仪或一种信俗永远地消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城、古村落、古桥、古道、古关隘、古河渠,这些曾经辉煌灿烂的古文明遗存,正在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远去......
至于眼下的生活呢?现在我们熟知的大部分职业将在未来10-20年内消失。出租车司机将面临无人汽车的残酷驱赶,媒体记者的新闻写作将被写作机器人替代,我们已不怎么需要钞票了,商店售货员和银行柜员等人工服务形式都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各种电子扫描仪。“电脑”作为一个物件,将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从我们的视野中完全消失,并悄无声息的融入“建成环境”里,也就是一个到处是屏、无所不屏的泛在融媒设施环境。“电话”也将消失,因为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未来人的周边都是信息传递工具,就不需要有形的电话了。甚至“互联网”也终将消失,未来世界中会有无数的IP地址,有太多的可穿戴传感设备、太多的互动,你甚至已经感觉不到它们,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个体存在的一部分。当面对面接触的重要性日益降低,人与人接触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技术的影响,我们日益频繁地通过我们自己的数字替身进行互动,那么接下来,就是社会学家们所称的“身体消失”。
时间浩浩汤汤,不舍昼夜,那些已经消失、正在消失、将要消失的事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