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50讲

【中国史纲50讲】46|伊斯兰世界的困境

2018-02-15  本文已影响180人  众神_跪下

前面几讲,我们讨论了现今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国处在一个双循环结构的枢纽位置。

这种新的世界格局,让第一循环里面的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产生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以及政治上的保守化。

第二循环里面的国家很多,其需求的差别也非常大,没法统一地讨论,所以就挑两个有代表性的地区。一个是从中亚一直横贯到北非的伊斯兰地区,一个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

今天这一讲就先讲讲伊斯兰地区,这片地区最近几年动荡不已,我们来看看这种动荡的原因。

我们前面谈到过,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经济富饶,文明极度开放、包容。当时,伊斯兰的思想家甚至启蒙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为什么到了今天,伊斯兰地区在现代世界遇到了一系列的困境?

这些话题与中国并不远,因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越来越密切,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与中国的国家利益紧密相关。

教义的两面性

说到伊斯兰世界的动荡,可能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伊斯兰国(ISIS)。

这个组织应该是这些年来的恐怖主义组织里面最有钱有枪有地盘的了,当年的本·拉登跟它比都不算什么。 奇葩的是,伊斯兰国里面有很多恐怖分子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跑来的穆斯林青年。

这帮家伙在西方的日子过得好好的,跑到这来干什么?

网上能看到有些人在指责,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天然就是个暴力的宗教,于是会有这种事情。这种指责是完全不靠谱的。

伊斯兰教的教义里同时并存着两面,一面是教人友善、热爱和平、尊老爱幼的;另一面是教人决不妥协,要勇敢反抗不正义的。这两面都是伊斯兰教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是这两面在信徒的生活和行动中不一定全都表现出来。

所以应该问的是,什么时候会是热爱和平的那一面表现出来,什么时候会是决不妥协的那一面表现出来?搞清楚这个问题,对我们理解伊斯兰世界的动荡非常重要。

伊斯兰教信徒究竟呈现出来哪一面,根本上取决于信徒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社会结构里。

如果信徒是生活在传统共同体里,比如抬头低头都是熟人的村子,或者是大家都很熟的小城,那么教人友善、热爱和平的一面就会表现出来。在很多地方的穆斯林村镇,你都能体会到,当地人真诚、友爱、善良,跟他们打起交道来很舒服。

如果信徒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组成的大城市里,又恰好这位信徒的技能一般,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生活比较困窘,遭受各种歧视。那么教人决不妥协的一面就会呈现出来,它会告诉信徒,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你,安拉仍然和你在一起。

说到这里,要插一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的神实际上是同一个神,只不过他们对这个神的理解不一样。安拉就是阿拉伯语“神”这个词的音译。

对城里的那个倒霉家伙来说,安拉都没有抛弃我,世界却抛弃了我,那说明什么呢?安拉不可能错,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世界错了。既然如此,就得把错误的世界改成正确的世界,因此就会走上特别暴力的反抗之路。

因为受教育水平低,他也说不清楚究竟要反抗的是什么,只是直观地感觉现代大城市里的家伙们都很坏,就是那帮家伙总在歧视我,所以笼统地反抗整个现代世界。

这样,你大致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在西方长大的穆斯林却要跑到中东去参加伊斯兰国了。

不过,还得再多说一句, 这种决不妥协坚决反抗的精神,并不是只有伊斯兰教才有,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共享的 。

只不过在当今的现实世界里,犹太教和基督教处在优势地位,于是比较自信、宽容,那种坚决反抗的一面就淡化了。

在中世纪的时候,伊斯兰教才是最自信、最宽容的宗教,因为那会儿的阿拉伯帝国极为繁荣富裕发达。基督教世界则是极为落后愚昧的地方,所以当时的基督徒是非常狭隘的。但是到了近代,发展水准反过来了,人们的心态也反过来了。

民主化和世俗化的矛盾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过,伊斯兰国的恐怖主义不仅仅是针对西方世界的,同时也是针对伊斯兰世界自己的。

伊斯兰国的地盘主要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死在伊斯兰国手里的什么人最多?当然不是西方人,而是当地的穆斯林。在穆斯林地区之外的伊斯兰世界,也经常发生各种恐怖袭击,比西方所遭遇到的要多得多。

为什么穆斯林要打穆斯林呢?这就又得解释下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困境了。

现代国家有两个基本原则,民主制和世俗制,但这两个原则在穆斯林国家却很难并存。

只要推行民主选举,那么上台的往往是宗教性政党,世俗化原则就会遇到挑战。如果坚持世俗化,往往都是以军队为后盾的强人政治,跟民主就没什么关系了。

中东和北非的国家,如果不是由封建王公统治,基本上都是强人政治,这些强人都是压制宗教势力的。

穆斯林国家的历史多半都很短,大多数都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西方大国博弈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所以它们的政治深受西方大国的影响。

对西方大国来说,如果世俗化和民主化这两个原则没法兼得,那还是世俗化看着更舒服一些。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历史,比如土耳其在二战后曾经有过好几次循环。民主选举上台的就是宗教政党,于是军队发动政变推翻这个合法政府。过渡几年之后还政于民,再次大选,没多久上来的又是宗教政党,于是军队再政变。

其他穆斯林国家也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事情。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不会承认政变建立起来的政府有正当性,但是对于这些穆斯林国家的世俗政变,西方都默认了。

这就有点尴尬了,西方国家在第三世界大力推动民主化,却拒绝接受穆斯林国家民主化的选举结果。在穆斯林看来,这证明了西方的虚伪。

当然,咱们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可以说,西方也不是虚伪,但肯定是天真。它们没有考虑到,民主化、世俗化这种现代政治原则,需要一些社会条件才能成立,试图用这原则直接就要求穆斯林国家,只能搞出来个尴尬的结果。

更尴尬的是,政治强人的统治,不仅在西方的标准看来是有问题的,在伊斯兰教的标准看来同样大有问题。

也许和你通常认知的不一样,伊斯兰教非常重视平等,可是强人的统治肯定就不讲究平等了。伊斯兰教也非常重视民主。

当然,伊斯兰教所说的民主和现代政治的民主不是一个概念。现代政治的民主是一种选择的民主,就是说究竟谁上台,得选民说了算。

伊斯兰教重视的民主可以称之为认可的民主,就是谁上台我未必说了算,可能有另外一套规则来决定,但不管什么规则,按规则上了台的人应该获得我的认可,比如通过对他进行欢呼的方式。可是强人政治不仅推翻了选择上民主的结果,跟这种认可的民主也基本不沾边。

所以,恐怖主义者认为这些政治强人都是坏人,他们掌握的政权也是邪恶的,推翻他们,才能带来正义。

可是怎么推翻这帮坏人啊?明火执仗地打又打不过,那就只好用恐怖袭击了。

结果是,恐怖主义最多的地方,并不是西方,而是伊斯兰世界。只不过我们平时在新闻里更注意西方的消息,对于穆斯林国家发生恐袭炸死一堆人的事情不大注意罢了。

世界经济下行和资源匮乏

既然伊斯兰世界有这么多内在的困境,为什么最近才冒出来伊斯兰国这种奇葩呢?早先为什么没有呢?这就又跟全球经济秩序的变迁有关了。

穆斯林国家的那些强人统治者也知道,不能指望老百姓在政治上真正地认可自己,但如果能在经济上搞出个不错的成绩单,老百姓应该也能够默许。

巧的是,中东和中亚的穆斯林国家,很多都是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上行时期,能源价格高涨,有油田就像有印钞机一样,能够让百姓日子过得不错。

北非没有多少石油的国家,像突尼斯、埃及等,旅游资源超级丰富,是欧洲人的后花园。当地人靠旅游经济也能获得不错的收入,所以这些国家都还有能力让社会稳定。

问题是,谁也没法确保经济一直处在上行曲线,有起有伏是正常状态。要是经济下行的话,这些强人统治者就遇到麻烦了。

穆斯林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起伏太敏感了,一旦外部世界经济打喷嚏,穆斯林国家就有可能感冒,一旦外部感冒了,穆斯林国家可能就休克了。

在上一讲刚刚说过,随着中国崛起,西方世界遭遇到了内部的失衡。政客们为了选票考虑,就出台各种政策,鼓励人们借贷消费。但实体经济萎缩了,借贷有还不上的那一天。

终于,这种经济逻辑导致了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世界经济感冒了,欧洲人没钱到北非去玩了,世界能源价格也大幅下跌,穆斯林国家就出现危机了。

大的格局走到这一步,小人物也能撬动大历史。

2010年底,突尼斯一个失业的小贩自焚,抗议警察粗暴执法,引起了大半个伊斯兰世界的连锁政治动荡。从北非到中东,一个接一个长期执政的政权倒了下去,有几个国家到今天仍然在惨烈内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亚和中东的伊斯兰世界,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当地多半都是沙漠、戈壁地区,人们主要是住在绿洲。

绿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很脆弱,尤其水资源很匮乏。在很多绿洲中的农村,每一户的用水都有严格的限制,具体什么时候可以用水,要由村里统一分配。在特别匮乏的地方,放水的时间分到每户的头上甚至是以秒来计算的。

水资源的匮乏是个最大的短板,会带来一系列其他生活资源的匮乏。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样,我们就不能把资源丰沛地区的社会观念套用到当地。在资源丰沛的地区,人们可以突破各种传统的限制,尽情挥霍资源,这几乎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绿洲地区的资源根本就挥霍不起。绿洲地区有数千年来留下的一系列古老的传统和智慧,这些传统经常是给人们的行为划定一些很奇怪的禁忌,这些禁忌在外部世界的人看来可能不大容易理解。正是这些禁忌,才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能让绿洲世界绵延几千年一直活下来。

现代经济和现代观念对于这些传统的冲击,使得那些禁忌被抛弃了。这样既打破了前面说的那种传统共同体,又威胁着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资源,从而会进一步加剧这些地方的恐怖主义威胁。

归结下来一句话,对于中亚、中东这些伊斯兰地区,它们的首要需求很可能不是经济发展,而是反恐。

经济发展有可能会有助于反恐,因为如果经济上彻底崩溃,那就别指望能安定了。但是经济发展也有可能加剧恐怖主义的威胁,因为不考虑绿洲地区的各种传统智慧,以及各种生态资源的约束,经济发展有可能让人们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从而把更多没有出路的人推到恐怖主义那一边去。

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世界最近这些年的动荡,是各种内因和外因联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的活动也是外因里面的一个要素。

在这些动荡的地区,必须要重建秩序,这与中国的国家利益紧密相关,不仅仅因为中国已经了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还因为恐怖主义同样会威胁中国的安全。

由于双循环结构的存在,中国会是重建秩序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但这也是很有挑战性的一个角色。

因为要在这些地区重建秩序,所需要的办法和经验,与中国所习惯的办法和经验有着巨大差异。什么样的经济和政策才是最合适的,需要对于当地的传统和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否则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本讲小结

伊斯兰世界在现代化的路上,面对着传统与现代的矛盾,面对着民主制与世俗制的矛盾,面对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些困境,有可能刺激伊斯兰教当中教人决不妥协的那一面表现出来,再叠加上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于是恐怖主义就成了严重的问题。伊斯兰世界的很多地方,首要的需求并不是经济发展,而是反恐。

外部世界要参与当地的活动,首先要理解前面说的这些矛盾,以及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中国在与伊斯兰世界发生经贸关系以及进行投资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以上所有的问题,才不会恶化恐怖主义的局面,才有可能带来建设性成果,否则很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通过最近这几讲,你肯定也能体会到了,中国的超大规模性使得我们的国家利益必定是世界性的。所以中国必须从全球视野,而不能从民族主义视野思考问题。必须打开眼界,从全球着眼,才配得上这个国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