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本散文读书

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2023-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阳光少年时代

今天分享的是《给教师的建议》第24篇:技能和知识之间不可比例失调。

有关技能和知识比例问题在大学里尤为重要,因为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技能这一环节基本是缺失的,因为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题,延续了那么多年,想要改变一时半会儿还无法走出来,如果真心要走,那老师的思想必须要革新,家长的思想要革新,否则学生是无法做出改变的,因为这时候的学生是没有选择的权利。好在通过一些社交平台,看到了有些老师们推陈出新,把知识化成了有趣的实验,并附加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思政,提前认清社会的关系,不得不说是有良心的,属于好老师的范畴,是值得敬佩和尊重的。

言归正传,技能和知识之间的比例如何分配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话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有大概的方向。具有实操性的课程技能多于知识,偏理论性的课程知识比例大于技能。不过本书并不是来说明比例分配的问题的,而是侧重于知识能否转化成技能,如果知识不发生转化,不以新的事物加以充实,不用来解释新的事物,就可以产生知识僵化的情况。所以教师在传授课程时,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就是你要学会收集和处理新的事物,你需要从万千世界里挑选出符合你传授知识的现实案例。正所谓举一反三,你要举一例,这个例子最好不是书本上的,最好是身边就有,学生可以立刻抽调回忆记起的现象。比如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常温是液态,冰点以下是固态(冬天结冰),高温是气态(水烧开之后冒的气),然后附加以热传递的知识进去进行解释,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又和生活紧密相连,如此这般,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记,一旦在生活中遇见类似情节,他的知识链条会一下子全部调动起来,一遍遍用,知识得到了加深,生活技能也可以提高不少,解释生活现象也算一种技能。

课堂要不要只做实验,要不要只讲知识,都不要,知识的来源是实践,学生之所以厌恶学习,主要责任不在于知识本身,可能是在于老师和家长的教授方式。有的老师只是充当知识的搬运工,不做贴近社会生活的串联,家长只会打骂,要听老师话,要么自己网上搜一下,至于为什么,他们可能也一无所知吧!这样看来责任又回归到教育者本身上来,毕竟每个家庭受教育程度不一样,父母能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已是不易,作为老师,以教育为本职工作,又何必将自己的一部分教学任务分摊给父母呢,父母能够提供的是孩子健全的人格,这一点已经很了不起了。教学设计该如何编写,能不能或者有没有条件,需要发挥的是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对社会的实践,断然不是书本那些,要做好,可能不是一节课,一个学期就达到的,可能需要更加长久地锤炼和反思。这可能也是学生越来越优秀的根源吧!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断不是关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