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之:清华情结

2023-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枯荷听雨hx

几天前,一位自称秃哥的博友,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时事八卦天天评之-95岁的清华还未看破红尘》的文章,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博海中应者如云,两天中点击率达五万多,估计目前会更多。

用妙笔生花来形容这位秃哥的文采,应该说也并非为过誉之词,文章幽默、流畅,看似调侃之笔,却表达出深意深情深味道,借用一位博友的话即是,“调侃中透着清冽,孤傲中寓平实,世风不古之怨赫然”。

其实文章的内容并非我关心的重点,清华北大之争之比,由来已久,咱一个平头百姓,也管不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对于我,只是又重新勾起了久蕴心底的一种清华情结。

这位秃哥说自己是上过清华的,准确地说是清华附小;也是在清华工作过的,准确地说没教过课。两度清华,加起来也有十三四年的光阴......,于是便有了一股浓浓的清华情结。

我自然是没有上过清华的,包括清华附中,清华附小,清华幼儿园,更没有在清华工作过,如果不是因为儿子的原因,让我有幸做了四年的清华学生家长,实在没有任何理由滋生出清华情结。

因此,清华对于我,近乎是一种亲情的感觉,每每看到听到有关清华的信息,便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儿子,想到儿子与清华的点点滴滴。

对清华最深的印象来自1998年5月的一个晚上,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它是一所与北大齐名的名校,并以理工为主。

那天,我正在收看北大百年校庆的大型文艺晚会,上晚自习的儿子回来了。

我开玩笑说,瞧,儿子,你们学校在搞校庆呢!那时儿子正读高二,这样说,也是有意无意间让他树立起高考的目标。

儿子正在补充物质营养,看都没看电视一眼便说,那不是我们学校。

我有此诧异,便问,那你将来的学校是哪里?

儿子依然没看电视也没看我,自顾自的又吃又喝,等吞下去一大口饮料后,只说了两个字:清华,就钻进自己的房间去了。

我的心里有了一些震撼,儿子想也没想就咬定清华,是否说明清华比北大更好一些?还是说明儿子心里已经坚定了奋斗的目标?

后来儿子参加了奥林匹克物理及数学比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为此被包括浙大的一些一类大学来校选为保送生,却都被儿子一口回绝,他断了自己所有的念想和多项选择,破釜沉舟一条道,只攻清华。

毕业时儿子在一篇题为《清华四年》的文章里这样写到:

1999年8月末,我离开了生活了17年的家乡,来到了清华。高中的时候问老师,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哪个,答曰清华,于是就准备考清华了。高考之前,自己一点都不担心,一口回绝了浙大和山大的保送机会,甚至考英语之前还在打游戏。高考成绩下来,在山东全省位居前四十名,上清华已成定局。

儿子进了清华,做父母的心也跟着进了清华,不管儿子愿不愿意,更不管人家清华愿不愿意,便一厢情愿的有了清华情结。

于是,清华在我的心里,就如一种情缘,一种牵挂,有关清华的所有信息,都会令我关注。

于是,无条件的喜欢上了清华的一切,清华的校训,清华的校门,清华的河塘与草坪,以及与儿子同届或不同届的清华学子们。

儿子大二的时候,我去清华,母子俩走在校园里,时逢假日,外来人不少。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儿子让我猜测哪些是清华生,我猜了几次都没猜中,便问,清华生与其他学校同学还会有什么不一样吗?儿子说,当然不一样了,清华生内敛而自信,貌似简单却富有智慧,貌似随和却执拗固执,......总之我们校内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

在后来的一个暑假里,儿子的三位同学来家小住,几天的相处,也恰恰证实了这一点。

说到清华,人们总会联想到北大,并喜欢或习惯把两者相比。其实,同为名校,各有所长短,只是风格不同而已,北大张扬的是人文气息,清华则更重视科学精神。正如秃哥杨禹在文中所写的那样:把清华北大等等比来比去,其实都是外界才感兴趣的喧嚣,清华园依旧完整的有形围墙,以及近百岁的无形围墙,既挡住了不少外来的新鲜诱惑,令多数清华人仍存质朴之风、沉静之气,独辟蹊径,自成风气,既落后于时代,又超越于时代。

随着儿子毕业、出国,清华也从我的生活中渐渐淡出,只是对清华的关注与热爱依然如旧。

说来说去,大有些与清华套词之嫌,其实,真正的清华情结是属于清华人的,或者说是属于在清华生活学习过的人们的,所以,自己再怎么觉得清华好,再怎么喜欢清华,也只是一厢情愿,也是一局外人,而清华对于我,也许仅仅是一个梦,至多是一个寄存梦想的地方,所幸儿子为我圆了这个梦,使我的梦想有了一个实实在在寄存的地方。

《听雨的新浪博客》2006-05-0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