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 11/365 社群切入的3个阶段
第六章 社群切入的3个阶段

-
制造交通流量
拉新,引流为首要,留存先不用管,只要有足够新人加入,留存问题别担心。
社群的初期不需要完美的策划才开始这样你会失去先机,是有社群然后有活动。
另外在网络时间,利用别人的内容来满足会员的需求。
借力打力
群主负责连结就好,在初期资源有限下,先别费精力时间自己创造内容,只要内容有价值,你帮会员省了时间去找内容,久而久之,会员会想着找内容就在群里找。
假设社群是人口结构,把会员的潜在需求例出,然后就把各需求的连结都找出来。
建群初期,复杂的登记会员,和任何的收费都会使拉新的效果减弱**。拉新所指除了新会员,同时也要拉新商家。
合作团队 :
-
有线下资源、品牌的机构
-
但要考虑对方会否对开放环境造成阻碍,最好是找跟社群主旨没有关系,但能互补的机构合作
-
找到独特定位内容供应商,可以吸引新会员加入
-
幻想中的竞争对手,在没成为对手前,先招成合作伙伴,一起做大吸收会员。
-
潜在对手对你的威胁,不是在于他是否有你会员感兴趣的资源,而是在于他是否发展出招募会员 (抢你蛋糕)的资产和能力
造势运动
-
每个虚拟社群都能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对标物
-
找在现实生活对标的群体,试与现实有影响力的人合作
-
找现实中的KOL给他们加盟
-
目标会员的鱼塘在哪 ?流量池 ?
-
去鱼塘引流,找鱼塘合作
-
以线下传统的产品/服务来宣传社群
-
集中交通
当会员数量增长足够后,注意点放到增加会员使用率,现在要拉长会员停留在社群的时间
增加会员使用率的重要性 :
- 使用户画象更清晰,可以更清楚了解会员的需求,更准确提供服务
- 更容易吸引相关商家及广告商配对会员 ( 商家也更愿意来找精准的消费群体 )
- 会员使用度愈高,离开社群成本愈高,使离开社群的机率愈低
目的 :
-
结交会员 - 追踪、纪录会员使用习性,访谈会员并得到反馈
-
好处 :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会员喜好
-
坏处 : 令会员缺乏惊喜,社群只偏向狭窄
-
满足幻想、人际关系、交易、资讯
-
幻想、人际关系最为重要,群主需要使潜伏者成为贡献者,积极参与社群
-
有时要设下诱因,令会员主动贡献 ( 如贡献者有等权、报酬 )
建设社群的意思就是使潜伏者成为贡献者,会员之间产生流动。
-
方法 :
- 拉更多新人入群,使群里热闹起来,观众多了,大家贡献的意欲就会增加
- 设置稀缺资源 ( 是会员心智中认为的 )分享给贡献者,例如是 VIP 的评级产生的优越感。
如 Amazon 的Prime ,京东的超级用户,付相对少的会员费,能会额外享受打折,和会员专享的服务,使会员使用率大大提升,交易也更高频,更会向身边的朋友推广。
例子
同事的太太加入了一购物网站的会员 ,然后他会告诉我有这优惠,下次订东西找他来订,打9折还免运费。
另一朋友在另一购物网站有VIP,他会分享这信讯给我,说打85折,令我本来有犹豫的时候觉得有优惠,那又增加了购买的冲动。
另一社群以发朋友圈打满XX天卡可以分钱,可以送原版书吸引会员作贡献和传播 (花少钱让几百会员天天发朋友圈帮他做宣传,这玩法不错 ),增加社群的流动。
不用物质奖励,而是精神激励,如对于活跃贡献者提升至VIP群,里面都是有名望的大卡,会员渴望连结上的资源
-
加强社群服务
- 加强深度,更深入、更细分的服务
- 加强广度,更多元化的服务
注意加强服务仍是以会员需求出发,留意会员的需求,所关心的方向而找相应的商家、资讯服务。
-
开采价值
- 收集、整合、分析、使用会员资料,以使用户画象更清晰
- 配对商家服务,及不同的收费模式 - 订阅费、广告费、交易佣金等
- 尊重会员的私隐
-
锁住交通
制造会员离群的阻碍,提高会员离开的成本
-
培养会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加会员之间的感情 ,会员会自己制造不离开的理由
-
累积及整理会员创作的内容,把这些创作内容成为社群的独特资产,会员离开社群意味要放弃他在社群中的所有资产。
-
-
例如游戏的设计中,就会以你天天打卡,打怪会累积经验值,这样会成为玩家的资产,增加他们放弃游戏的成本,使他们玩得愈久,愈放不下游戏 ( 沉没成本 )
- 制定个性化的体验,以会员的使用习性提供相应的服务,提高会员舍不得的感觉,因为到新的社群,新群主对他的了解一定没你新,互相要从新认识彼此习性。
沉沒成本
总是令人不愿放弃,如何加大会员沉没成本所带来的痛苦,就愈容易留着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