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系列读书心得(修改)

2020-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刘方晓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两部分,一是假期读书的体会,一是关于信息渠道的建设问题。

老师在星球上分享了一个投资系列的书单,这个书单大约有20多本书,有几本时间较长没买到,其余的都买回来了。我想全部阅读一下,就好比上MBA课程的一门课,把自己的投资基础知识储备一下。也方便和各位进行高效的沟通和交流。

假期时间阅读了4本半书,两本是邱国鹭的《投资中简单的事》《投资中不简单的事》,两本是《3G资本帝国》,《赋能式投资》,后面这本是解读3G资本帝国的书。还有半本是张磊的《价值》。

邱国鹭的两本书是一系列文章的合集,主要讲了投资理念,投资的框架。教导我们做一名价值投资者,和时间做朋友。这里面有些金句我也摘录出来一块学习,具体分析层面,提供了一个框架,那就是宏观看经济,中观看产业,微观看企业。用投资实业的精神来投资股票,投资这个企业,先要把它放在整个行业大背景来看,是不是增长的行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具体到怎么判断好生意,他也给出了几个标准,垄断,品牌,规模,转移成本等。目前正在看的是晨星公司解读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投资护城河》,这本书就是从具体实践、具体技巧来说的找到哪些有护城河的企业,分析出它的估值,在低估值的时候买入。

我一直想搞明白的就是A股3000支左右的股票,是怎么选出优质的可以长期持有获利的股票的。他们肯定有自己的分析方法。

张磊的价值,也是从投资理念和战略层次来讲的,读了一部分感觉都是大白话,有点淡淡无味。但是我没有在投资领域浸染过,因此不能与作者形成共鸣。越是这种看似大白话的常识,越是宝贵的知识。本质上还是我的知识储备或者从业经验没有,不足以从内心理解作者的话语和思想。这个过后再阅读吧。

3G资本帝国和赋能式投资,这两本比较符合我自己。因为我爱好经管系列,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这也是一个投资的图书,只不过将管理融入了投资,比投资更上一层楼了,我们是挑选出好的公司。而3G资本更直接,我来管理吧。他们的管理策略就是,人才,成本,绩效。不断压缩成本,扩大规模,给人才提供更大更广阔的舞台。当然了,他们很专注,就在食品和饮品领域拓展。具体的看看下面的金句和感悟吧。

从邱国鹭的两本书学到的几点知识。

1,让我们先从作者的几段有启发性的话开始。

2,我们做价值投资,把时间拉长,总是赚两方面的钱:一方面赚的是企业低估的钱,这个是市场过度悲观、市场情绪化定价所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是管理团队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创造的新收益。

3,以实业的眼光做投资。(记住这句话,在《3G资本帝国》里还要用到它)下跌后,悲痛欲绝;上涨后,欢呼雀跃。两者均无必要。其实,经济还是那个经济,公司还是那个公司,既不会因为急跌而变得更差,也不会因为急涨而变得更好。

4,如果用自己的钱做实业投资,首先要问一问: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5,作者投资生涯中信奉的四个原则:一是便宜是硬道理;二是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三是胜定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四是人弃我取,逆向投资。

6,关于投资分析方法的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二是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三是为什么要现在买?

7,作者给出一个投资分析的基本工具,一是波特五力分析。不要孤立的看待一只股票,而要把一个公司放到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大背景中分析,重点搞清楚3个问题:公司对上下游的议价权、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行业对潜在进入者的门槛。二是杜邦分析。弄清公司过去5年靠什么赚钱,也就是商业模式问题,或者简单的问一个问题,该公司是得 什么得天下。然后看看公司的战略规划、团队背景和执行力等是否与其商业模式一致。三是估值分析。通过同业横比和历史纵比,加上市值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在显著低估时买入。

8,作者提出的这些方法确实是大道至简,也是管用的方法,尤其是把一只股票的企业放在行业中看,看看行业格局的集中度,这是我在以前没有考虑到的。想想作者提出的几个行业龙头的例子,就符合这一条。杜邦分析,我理解就是商业模式。工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边际成本为零的行业,有一定网络规模效应的行业,粉丝达到一定规模要想转移就有巨大成本的行业,比如微信,这就是一个好模式。

9,判断一个公司好不好,先看行业。这是我受启发很大的一句话。也就是中观看行业,微观看企业。一个好企业在一个夕阳行业里从长期看收益不会大。选好了行业,那就再看看公司的品质好不好,包括有没有定价权,有没有过硬的品牌,客户黏度如何,转换成本如何,规模效应如何,有没有积累优势等。

10,对行业格局的分析和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是道,财务分析是术,后者对前者起着验证和把关的作用。

第二部分,我想结合自己的成长来分享一下信息渠道的建设问题,也就是信息源的质量和数量问题。

一、无意识的阶段

我2004年大学毕业,大学时期学习的是计算机,就是程序员。现在回头看,程序员也是个不错的职业,而且程序也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属于那种一次投资可以无限扩展的事物。最不济也可以去教授程序来挣口饭吃。但当时根本想不到这些,自己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回头反思,就是没有关注像硅谷、中关村这样的地方的牛人的信息和动态,看看人家是怎么理解程序的。

毕业后我报名参加,进入海军部队服役,共9年时间。部队因为他的性质,也是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接收信息的来源就是新闻联播和报纸。这是一种管理手段。当然并没有人不让我看其他图书,也就是说还是自己没有这种意识。没有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意识,也就造成了自己没有选择权。就像生活在在一个小镇上的人一样,如果不走出,可能只能在这里一生碌碌无为。

后期受到几个战友的影响开始阅读一些图书,主要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从此开始读书学习的事,从一开始的论语,到后来的历史读物,经管系列,市场营销,买书看书,一直到现在。国内图书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自己去仔细发掘。慢慢地我就意识到这些优质图书就是我的不同层次的信息来源,我就是用这些图书的理念来看待生活的,就是来分析生活的。

二,受到启发和有收获的阶段

对我的思想包括逻辑改造最大的就是奥派经济学,在年初疫情的时候,也不能出门,那简直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吃完饭就在台灯下看书,那段时间也是高产的时间,我读了米塞斯的《反资本主义者的心境》《理论与历史》《经济学的终极基础》《人的行为》,还有罗斯巴德和霍普的一些书。特别是《理论与历史》简直就是开天窗的阅读。米塞斯的书有康德先验哲学的影子。在这之前,我读了邓晓芒的《哲学起步》,杜兰特《哲学的故事》,因为这两本书的打底,我才能比较顺畅的读完《理论与历史》。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些书都是我的信息源建设的一部分,对于某一本有难度的书来说,之前的书或者知识结构就是它的信息源建设。

有了奥派经济学这个框架,再来看社会经济问题。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不会再随波逐流。

接着刚才投资领域的20几本书来说。这20几本书就是我们投资基础知识的一些个信息源的建设。这些书都是大神们投资智慧的结晶,我们得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将他们一网打尽,就好比同时跟他们在交流一样。这样高效的多角度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高效又便宜。真可谓质优价廉。所以我说,把它当做一个MBA的一门课程来学吧,没有什么能够从源头上获得这么有优势的事情了。

除了优质图书,像老师这样有经验有学识的人也是我们信息源建设的重要节点。这就是活的图书了,我们群里每个人都在自己行业里工作多年,对本行业的本质和陷阱都有掌握,我们每一个都是对方的信息源节点。现在老师把我们连成了一个网状结构。随着网络的扩大,我们信息源的增多,我们就能够更大多层次,多维度的来分析看待一些事物,比如区块链,生物网络等等。如果我们的信息源多而且质优,我们就能比较客观的理解事物的本质,我们能较早的知道这个事物发展变化轨迹,我们就能较早的抓住机会,获取一部分收益,或者掌握一些主动权和选择权。我想投资和成长都是这样的,归根到底就是信息渠道的建设。

再补充一部分:

上周听了张梦的分享,看了推荐的模拟段永平的对话,正好这周阅读了《股市真规则》,再加上《投资护城河》,这两本书加上这篇文章一起读,可真是绝配。

在模拟对话中,段永平的言论提到一个简要的估值分析模型,那就是假如你有足够的钱,你会完全买下这家公司吗?这是说的一个竞争优势的问题,就是一个这个公司是不是会持续的给你创造钱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你准备以当前估值的几折买下?这两个问题在《股市真规则》里完全都讲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和我同学的一次交流,他是做医药连锁的,一个区域经理。他跟我讲了一个公司要收购他们连锁的事情,就是以当前的资产估值加上一年盈利的现金,再乘以一个倍数,比如1.5倍,2倍来确定收购价。

那么同样道理,当我们买卖一只股票的时候,也是这样,只不过我们估算这个公司未来10年的现金流,加上当前的资产估算值,然后看看用当前的市值买下合不合算,如果不合算,给当前的市值打几折就合算了,也就是股票价格的几折才合算。

这里需要完善和优化的是,这个估值怎么算出来?《故事真规则》讲了,我还没有完全看明白,还有一些朦朦胧胧。各位同学如果理解这个简要的模型,还请大家出来讲一讲,就以A股的茅台为例,分析一下,假如我们有2.2万亿现金,我们在什么折扣下买下该公司比较值?

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