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交谈是一门艺术
从我们牙牙学语开始,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想法,似乎成了一项天然形成的技能。
可如何有技巧地说话,有效的沟通交流,却是一门并非人人掌握的艺术。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可见交谈是一门极富技巧的艺术,与孩子交谈更是如此。
哈佛大学语言专家丽贝卡·罗兰在《与孩子深度交谈》一书中,从好奇心、同理心、自信心、社交力、创造力、开放心态、塑造性情七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与孩子深度交谈。
一、从指责到陈述
同一件事情,以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听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以下两句话:
“你怎么又把地板弄脏了?”
“地板上有很多水。”
先不说孩子,假设你是交谈对象,你对这两句话有何反应?
前者,不问缘由,直接指责定罪,如果地板变脏这件事与你无关,你会感到受了冤枉;如果确实是你的原因导致地板变脏,你也会因指责的语气而感到反感。
而后者却是一句客观陈述,没有给谁安一个罪名,而是客观的陈述一件既定事实,给了听者充分的选择权。你听到后,又会怎么想?地板变脏是不对的,你应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认为此事与你无关,那么谈话在不引起反感的前提下,可以继续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同一件事,用指责和陈述的语气表达出来,效果截然不同,你会如何选择呢?
二、请给自己多留一点自我同情
同理心和自我同情,似乎是对立的。
家长的注意力要么集中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要么放在自己身上,过于自我。
现实中不缺乏这样的家长,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一切事情以孩子为主,为孩子让步,似乎忘了自己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养育孩子的工具。
最终结果不过是付出了一切,感动了自己,却不见得能感化得了孩子。
还有一部分家长自我意识强烈,孩子是ta人生的一部分,却不是全部,ta不会为了孩子而磨灭自己。ta与孩子首先都是有独立思考的个体,其次才是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当你在亲子关系中疲惫不堪时,不妨多个自己留一点自我同情,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某某的妈妈/爸爸。
这世上很少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却总不缺乏不会正确沟通交流的父母。
爱,要表达正确了,才能传递给孩子被爱的感觉,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与孩子正确沟通,深度交谈,成就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并不是靠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就能做到的,这还需要必不可少的技巧。
愿每一对父母与子女都能心意相通,互相滋养,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