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3次例会

2019-03-28  本文已影响0人  魅格体
夜晚的漪汾桥

事情:

周三例会磨课,周四轮到我们组教研。

例会终于在半小时结束,不容易啊,以前巴拉巴拉一小时才能结束。相同的内容,讲究效率才是王道。

老师磨课,其实就是形式。只是若轮到你磨课,那么认真对待,一定会给其他老师留下好印象。

说说我们今天的教研吧!

中午组长顾老师临时告诉我们,自己备的内容需要讲给老师听。他的提议我赞成,只是太突然了。

2点开始,老师们一个个讲自己准备的内容,顾老师花了将近1小时才结束,中间有不少磕磕绊绊,在我提出一个结论后,没给他讲清楚,也许是没听懂,导致拖了10分钟的样子。此刻电脑又出现BUG,急急忙忙又换了一台电脑,幸亏有备用。(两台电脑轮流上课,确实蛮爽的!)

其他老师也解释了,但还是不太能明白。唉,我想如果此刻在线下,分分钟解决问题,线上不好书写,不好作图,等画完图,写出来,时间也流走了。

第二位老师上场,她光讲了知识点,后面的例题和变式,统统交给其他老师解决!

而其他老师又不一定会认真听,思考半天,说一点讲一点,其他方法想不出来了,好吧,我不讲,你再想,硬想,自己偏偏不说。

这样导致在讲题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以及并不是所有的题都要一一讲过,有些题是可以点一下就过的。

我在讲的过程中,本来不计划叫老师了,自己一个人讲完就行,省时间。顾老师让我挑一个老师配合,结果一配合,我讲的时候忘记时间流逝,啥都想讲一讲,一些注意的要点啊,需要探讨的结论呀,我挺想问问其他老师是怎么想的。但时间有限,后面讲了几个例题草草结束。

这次教研有些虎头蛇尾,头重脚轻,前面时间没分配好,导致没有完美ending。

思考:

针对这次教研,我想了几点:

1.老师们个人准备的内容完全由自己讲是可行的,讲出来就是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

2.每个老师根据自己准备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比如每个人半小时,提前预演一遍。这样5个老师,两个半小时结束,完美。

3.例题老师讲,变式挑老师讲,其他题自己下去鼓捣,不需要面面俱到。

4.每个老师讲完后,做一个回顾,保证讲过的内容还有印象。要知道人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效率会大大降低。

5.基础的题型快速过,挑重点讲。相似的题一带而过,讲核心,讲精华。

通过这次的教研,我突然很想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对知识的又一次刷新。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思维的碰撞相当爽爆。

拆书帮目前是没法参加线下活动了,好遗憾错过了很多。晨哥叫我在周中举办活动,我还没开始,不知道如何开始。想做但不敢,怂包一个。肿么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