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商业期刊策划文案、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营销策划

一次内部超级符号课

2020-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叫陈庆红

年前,两位朋友读《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读到开头超级符号,就理解超级符号,微信群中进行了一些讨论,过程对自己挺有启发。整理出来,算是又一次整理。

超级符号在当时出现在几个地方,算是不同方式的论述或者说是定义。

超级符号是人们本来就记得、熟悉、喜欢的符号,并且还会听它的指挥;超级符号是蕴藏在人类文化里的“原力”,是隐藏在人类大脑深处的集体潜意识。

超级符号就是三大功能都达到最强的符号。

指称最强势、最明确。

浓缩信息量最大、最强、最明确。

行动意志力最强,对人的行为影响力最强,且影响的人最多。

文字浅白,意思很好理解,但是就这么轻飘飘放过去,等于没有读。怎么能够放在实地环境中来理解上面的论述?

在具体场景下。

于是我选择了一张旅行时拍摄的街景照片,就这张照片开始问对。

1、第一个问题是当一个人(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来到这个街头,哪些符号或文字是他大概率能看懂的?

这张照片中的信息很多,地面有白线、箭头,地上有卡车、商务车、自行车、建筑、电线杆,最上是天空。

只要不是远离城市生活的原始部落,大概以上元素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都能一看就知道,他看到的是什么,有所指。

街头有四种字符:英文、中文(部分繁体)、日文、数字。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英文字符和数字,看懂的人是比较多的。这里说看懂英文字符指的不是知道life或POLA的意思,而是知道每一个字符,尽管在各地文化读音可能有差异。数字和英文字符是比较通行的符号体系,走在全球化的前列。

如果这个人会开车,那么交通信号系统大概率也能明白。而不会开车的可能不明白红色圈中蓝色的40数字表示限速40,也看不懂禁止掉头,但至少红灯绿灯能看懂吧。

不要忘记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加黑与白,无国界文化之别吧。

卡车上有一个人头,这个也比较容易跨文化地被理解。

放大看有按摩的图片。这可能也是比较容易被不同文化理解的元素。

一些标牌上有箭头元素,全球使用也普遍。

以上是关于记得与熟悉的讨论。

由此来看麦当劳的标识的低成本,至少建立在三个元素上:红黄颜色、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带来对字母M的识别成本下降、拱门造型。拱门也是全球化的形象。

超级符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行动!听它指挥!行动意志力最强!语词即行动,符号即行动。语词与符号被弄出来,本身就是为了协同更大规模的行动。于是有了第二个问题。

我们且不讨论何为行动意志力最强,就探讨最基本的,对一个人行动有影响。

2、第二个问题:当一个人饥肠辘辘来到这个街口,有哪些信息能帮助他找到吃的?

为什么是这个问题?因为符号的选择不是随机的,是跟受众对暗号。受众是带着行动需要来看符号,符号对他才有行动价值。当然也可以假设不同的场景,比如开车过来到了路口,怎么走?比如这个人头疼,想找个药房?

回到第二个问题。一位说松屋,显然这是去过日本吃过松屋,至少知道松屋是饭馆的。

如果一个人懂中文,图中有烧肉、酒场、川西厨房,可以提供行为需要的信息。

如果这个人不懂中文和日文,就目力所及好像没有什么信息能帮助找到吃的。同一位说松屋的橱窗上有食物照片。Bingo。因为视角的问题可能不够明显,但至少在搜索过程,食物照片是可以提供行动线索的,图片放大,刺激更大。而松屋本身的标识,也许是日本文化中跟吃很有关,但对外人来说,这个标识的行动力显然不如下面这个: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门店从门头到橱窗都是信息服务供应商。

松重丰主演《孤独的美食家》,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每次他饿了之后,找吃的过程。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快速给出吃不吃的理由,最后选择一家。

第一个问题中的头像在第二个问题中的答案是比较明确的。对找吃的而言,这个表情头像虽然人人都熟悉,但是没有行动力,不知道拿它干嘛。

之前我就遇到过一家理发店。门口既没有理发店💈常见的符号,命名又看不出来是理发店,店内灯光又昏暗,看不清内部,以至于几个人在对面喝茶,看了半天才知道是理发店,这就是没有提供给客户行动的信息。

3、补充:超级符号的指称性

讨论中并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前面两个问题主要是提供具体的思考场景。要解决问题,就要在问题发生的地方来解决。

对于商业来说,符号的指称性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看到这个符号能够强烈指向这个品牌。符号与品牌并茂。

从重复的角度来说,重复到一定程度,可能都能实现。而信息的浓缩,使得名称与符号之间的强有力联系,有助于更快实现这一点。

合二为一就是直接做标字,比如照片中的POLA——惟精惟一,就这一滴。同样案例是优衣库。

这一过程,没有捷径,就是打磨、浓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