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潇潇诗文狼头长啸李树身的简书专栏

话说金庸的《天龙八部》和《鹿鼎记》

2018-11-01  本文已影响92人  李树身狼头长啸

自从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去世的消息传出之日起,迄今见诸媒体悼念他的文章多得枚不胜举。“这般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殊荣,想必是时下任何政客都休想获得的。”——这句话,既是本文的导语,也是笔者从心的深井中喷发而出的赞誉之声。

笔者受今(1)日午间《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署名田心的《 金庸笔下,那浓烈的家国情怀》一文感染,不由得循着田心先生文中的思路,撰写一篇狗尾续貂的拙文如下,用以悼念金庸大师。

下边,是笔者最欣赏并摘录的田心先生此文中的几小段神来之笔:

——曾记否,莽莽草原弯弓射雕的英雄?曾记否,烟雨江南吹箫奏琴的侠侣?多少人曾为一声“靖哥哥”怦然心动,又有多少人曾为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黯然泪流?金庸,用他的一支笔写出了一个江湖。

——金庸笔下的江湖,在虚构中又融入了“历史的真实”,不论是《神雕侠侣》中的保卫襄阳,还是《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起义,抑或是《天龙八部》中的宋辽对峙,人物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结合。

——金庸笔下,除了大意象,更有大境界。他创造的武侠世界,不是一味强调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而是有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升华。可以说,始终萦绕的家国情怀是金庸多部小说的内核,宛如最浓烈的甘醇,浇灌着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金庸笔下的一系列江湖人物,既有侠肝义胆,又满溢壮怀激烈的家国情怀。在国家利益、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把个人恩怨、一己得失放到一边,挺身而出,乃至献出生命。这些充满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的侠士形象,在一代代读者的心中播下了“为国为民”的种子。

——有人说,告别了金庸,拥有武侠传奇的时代也就此别过。大可不必如此悲观,因为那些能够赋予人们智慧、力量、情怀的经典作品和“侠之大者”,会与一代又一代怀揣英雄梦、报国志的“少年”再相遇、长相伴。

从以上摘录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虽说田心先生言之谆谆,用点睛之笔阔谈金庸笔下江湖侠肝义胆的真善美,称在虚构中又融入了“历史的真实”,可是笔者认为,令人稍感遗撼的是:“为何田心先生对金庸笔下的‘星宿派’和‘神龙教’这两大邪教的教义及其教主、教徒的假丑恶,避而不谈呢?难道是心存忌讳么?”

但由于笔者决非高居庙堂大雅学士,实乃网络江湖中布衣寒士,因而在此既要融入“历史的真实”,也要毫无忌讳地痛批金庸笔下那两大邪教。

星宿派——出自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星宿派的创始人丁春秋,山东曲阜人(少林激战时自称),门下弟子称他为“星宿老仙”,门外之人不耻其行径者,则称他为“星宿老怪”。丁春秋武功极高,善于用毒。他本是逍遥派弟子,后来背叛师门自立门户,并借神木王鼎之力练就了一身毒辣武功,其中“化功大法”以毒化人内力,武林中人对此武功最为痛恨。

(配图选自百度  鸣谢原创作者)

星宿派弟子是名门正派天生的敌人,用毒之术精深无比,与他们对战对阵之前,对手容易被扰乱心智恐惧不已,已经着了星宿弟子的道,更需忍受持续的剧毒伤害,战斗结果可想而知。也许是星宿偏偏就是名门正派天生的敌人,他们对以内功为主的正派武功防御得又很好。所以星宿门人,永远是让人最头痛的对手。

《天龙八部》中描述,每当“星宿老仙”丁春秋出场时,门下徒子徒孙全都要高喊拍马屁口号:“星宿老仙,法力无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星宿老仙,法驾中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星宿老仙,法力无边,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星宿老仙,法力无边,一统江湖,寿与天齐”......等等。

神龙教——出自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书中讲述的神龙教,是一个盘踞在神龙岛上的邪教组织。初期由教主洪安通及辖下五龙使等诸多武林人物所创。目的在于由神龙教来领导整个武林,一统江湖,称雄天下。

(配图选自百度  鸣谢原创作者)

神龙教的口号是:“1、神龙再现。风云突变。叱咤九天。雄霸三界。2、神龙见首不见尾,神龙摆尾,神龙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3、神龙教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圣教主驾到。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任教主中兴圣教,寿与天齐!日月神教,千秋万载,东方教主,一统江湖。4、神龙教主,唯我独尊。”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邪教的口号,但还必须知道为什么金庸要特意为两个邪教创作出那么令人发怵又发笑的口号呢?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天龙八部》和《鹿鼎记》,是金庸在中国大陆文革如火如荼时期创作的。正如2013年金庸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承认其作品中的这些口号与人物是有影射对象的,也是关联现代政治寓言,用来以史为镜,隐喻其文革危的害性。

相信与笔者同是40后的老人们,只要他们现在还活着,就一定能清晰地记得自己亲历过的文革年代所发生过的往事......

笔者早已发表过一些相关评论文,今天就不复评了。笔者在此谨摘录2011年4月7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的《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的组织工作》一文中几小段文字,用来印证金庸笔下的“现代政治寓言”,并同样希望善良的中国人能领悟金庸笔下的内涵,以史为镜免蹈覆辙。

《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的组织工作》摘录:

——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主席八次接见了红卫兵和群众,总人数约1100万。

——1966年5月下旬,清华附中的几名学生写了一张小字报,署名为“红卫兵”。6月2日,清华附中校园贴出署名“红卫兵”的大字报,100多名学生在上面签了名。接着,又贴出《革命的造反精神万岁》、《再论革命的造反精神万岁》等大字报。7月28日,这些大字报被转给毛主席。8月1日,毛主席给这些红卫兵写了信,此信成为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的文件之一。在这封信中,毛主席多次说了“热烈支持”红卫兵的话,从而把红卫兵推上了政治舞台。

——在1966年8月18日上午7时半,组织了80万红卫兵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当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时......“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在广场上空回荡。

——第四次接见在10月1日与国庆17周年庆典结合在一起。这次组织了110万红卫兵和群众参加......游行队伍前面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七周年”的大幅标语牌,后面是7.5米高的毛主席身着军装、一只巨手伸向前上方的巨大塑像,再后面是《毛泽东选集》的巨大模型。由2万多名人民解放军士兵、民兵和红卫兵组成前卫队,护卫着国旗和国徽的人民解放军挎着冲锋枪,个个高举《毛主席语录》,踏着整齐的步伐,有节奏地不断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第五次接见,在10月18日中午12时50分开始。这次接见是以群众夹道的形式进行。这天,从天安门西标语塔的马路上起,途经东长安街、建国门大街、东三环、北三环至北太平庄的马路上,排列了150万名红卫兵,全程约50里。毛主席等乘敞篷车,从红卫兵的夹道中间徐徐通过。红卫兵欢呼连天,掌声雷动。

——八次接见,分两批、三处地点进行。第一批接见在11月25日上午11时半,组织了70万红卫兵,在天安门举行群众游行。毛主席等登上天安门城楼。康生宣布大会开始,接着游行队伍在《大海航行靠航手》的乐曲声中开始游行,接受毛主席检阅,下午3时半结束。

——总的来说,毛主席八次接见红卫兵的组织工作遇到过很多难题,也有值得总结的地方,但我们还是按中央的要求完成了任务......这些事虽已过去了40多年,但我仍记忆犹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