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

权变

2023-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说,射箭比赛不以穿透皮靶(为标准,以射得准不准为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力量不一样,这是古人比赛遵循的规则。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i)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想要免去告朔时用的活羊。孔子说,赐啊!你舍不得的是那只羊,而我舍不得的是那个礼节。

孔子修鲁之史,演周之易,构儒之礼。
《春秋》为极善极恶之人史,凡人无史。
《春秋》承上而启下,莫不如此。
至今亦是。

孔子演周易,演出简易,变易,不易。
宇宙万有,大道至简,纷乱世界,皆出于一。
亘古具变,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变都是渐变,月亮是慢慢圆起来的。
简易变易都出于不易,天不易,地不易,宇宙不易。

在人的世界,由易出礼,以易构礼。
礼之制一直在变易。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有继承有删减有增补。
礼之仪一直在简易。简易不是简单,不是简约,而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有家有国,有民有人有士有侯有君。
礼之仁不应变,不能变。
孔子重构周礼,持经达变,用中庸之道,行权变之实。
仁为经,至中庸,以权变完成不变的坚守。

孔子修春秋,观人性,历史一路走下来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教训。
孔子又把希望寄托在人性,培养君子,赋予君子以仁,有了仁的君子就可以治国理政了。
但人性如同历史的教训一样,靠不住。
继承老子衣钵的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人道毁弃,而人为标榜出来的东西,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书上之仁是死的,人上之仁才是活的。
恰恰是这活人的人性可以“盗”仁。
这也是老子痛批孔子的地方。
由孔子之仁以后,两千多年来,数不清的假仁一路演绎到今天。
何时能了?
或正如庄子说,社会不再尚圣,因为人性,假仁还会有,但演戏的空间就小了少了。
但了不了。

编写组在《八佾》的这个地方,让孔子对礼的规则谈古论今,何意?
只是此今为春秋。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说,射箭比赛不以穿透皮靶为标准,而是以射得准不准为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力量不一样,这是古人比赛遵循的规则。但时代不一样了,古之道已经不适用于今天了,这礼制是需要变得。
孔子讲这段课时,子路应该没在,不然不会傻到在和别人的搏杀中先停下来把帽子扶正,就是这一正帽的瞬间,被人砍翻在地,继而剁成肉泥。孔子哭子路,除了伤心难过,还有后悔不及的情愫,因为自己教子路学礼,子路没学到中庸的精髓,把礼错用了,以至于搭上了性命。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想要免去告朔时用的饩羊。孔子说,赐啊!你舍不得的是那只羊,而我舍不得的是那个礼节。礼制是根本,饩羊只是形式,如果鲁国君能诚心正意行告朔之礼,有没有饩羊有什么关系呢?!
饩羊者,杀死净身之后再蒸一下,但不蒸熟,以那时的存放条件,这样是坏的最慢的方式。
子贡说去饩羊,没说不用羊,或许子贡想换成活羊,或许想换成纸糊的羊,或许想换成披着羊皮的假羊。

孔子看礼制,由易而礼。
尽管时春秋,仁不通,但权变为制通与仪通,也是持经达变,温柔而又不失底线地坚守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