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国藩的爷爷学教育
最近重读《曾国藩》,刚读到第22章,就已经被他的爷爷曾玉屏深深吸引、深深打动了。
曾玉屏可说是一位传奇人物,年轻时曾经游手好闲、放荡不羁,但是35岁的某一天受到了刺激,于是幡然醒悟,浪子回头。“自是终身未明而起”,从此以后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立家兴业、教育儿孙。
而这几章最吸引我的就是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就从19章开始,慢慢地来看吧。
第一个场景——
曾国藩满月的时候,亲朋好友热情地来庆贺。热闹了一天之后,众人散去,只留下一片残羹冷炙和歪斜的桌椅板凳。
曾玉屏指示:“不打扫好‘战场’,谁也不准回去睡觉。”
曾国藩的三叔毓驷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懒懒地说:“都累了一天了,歇一宿,明早打扫也不迟呀。”
曾玉屏怒斥儿子:“我平日怎么教育你们的?今日事今日毕,明日还有明日事。今天就算是不睡觉,也得把这事干完。”
面对着态度坚决的父亲,毓驷赌气地长叹一声:“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然后也只能乖乖地开始干活了。
“哈哈,好好干活就对了,省得你父亲再骂你。”一边的曾玉屏的父亲笑着对毓驷说。
毓驷从小就喜欢顶撞人,他愤愤不平地说:“这一点,我与大哥是一个天一个地,从小到大,父亲总是夸赞他,谁叫他书读得比我好呢?”
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曾玉屏猛然大吼一声:“臭小子,你竖起耳朵听清楚,曾家人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如果有什么不同,那便是勤劳刻苦的人,受到肯定,懒惰浮华的人要挨骂。即使是你大哥,如果他贪图享受,不思进步,我也会责骂他。”
曾玉屏说到这儿,激动起来了,干脆停下了手中的活,大声说:“你们都知道,早年我放荡过一阵子,那时的曾家有今日之兴旺吗?能有今天靠的是什么?靠的便是勤勤恳恳地劳动,本本分分地做人,踏踏实实地生活,离开朴实与勤奋,日子休想过好。你们兄弟几人切莫忘记一句话‘儿孙不可纵,纵子如养虎’……”
这个场景中,我最佩服的是曾玉屏老人的教育理念。无论是“今日事今日毕,明日还有明日事”“曾家人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还是“勤劳刻苦的人,受到肯定,懒惰浮华的人要挨骂”“儿孙不可纵,纵子如养虎”,无一不是真知灼见呀。
第二个场景——
曾国藩的妹妹出生后,母亲得了一场重病,曾国藩只好离开母亲到爷爷房间去睡。
起初,3岁的孩子夜里直闹着找母亲,爷爷曾玉屏为了哄劝他,便给他讲故事听。
每当爷爷眉飞色舞地讲起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他便不哭也不闹,乖巧的小儿依偎在爷爷的怀抱里,渐渐地闭上了眼睛。第二天醒来,一大早又闹着爷爷讲故事。
曾玉屏有心对曾国藩进行早期教育,每当讲完一段故事后,就要求曾国藩试着复述,久而久之,小小年纪的他学会了讲故事。
当邻居家的孩子和曾国藩在一起玩耍时,他们便央求曾国藩讲上一段故事,曾国藩绘声绘色的讲述总能赢得一阵阵喝彩。
这个场景中,最令我钦佩的是,曾玉屏竟然想到让曾国藩复述,这锻炼的不仅是记忆、是口才,更是思维能力呀。
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千千万,但要求孩子学着讲的应该凤毛麟角吧。这一点,我们可以好好学起来呀。
场景三——
每当曾玉屏田间耕作时,他也要带上宝贝孙子一起去。
曾国藩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他不像爹爹一样在家里读书,而要辛苦地到田间劳动。
曾玉屏耐心地对孙儿说:“爷爷年轻时错过了读书的机会,只有放弃对功名的追求了。不过在田间劳动,我并不觉得太辛苦,你看大自然多美呀。绿草茵茵,河水清清,小鸟在枝头鸣叫,蝴蝶翩翩飞舞。再说了,经常参加田间劳动,可以活络活络筋骨,使人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劳动后获得丰收,特别开心。我们曾家世世代代没有离开过土地,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当然要珍惜土地,撒下汗水,把田种好,这是我们的本分。”
这一场景中,曾玉屏老人对曾国藩进行了美的启蒙,引导他欣赏自然之美。并向他宣传了劳动的好处以及收获的快乐,还教育他要珍惜土地。信息量很丰富呀~
场景四——
小曾国藩和邻居春芽儿跟着曾玉屏来到田间,看到小河中许多小鱼儿,两人就想抓小鱼。
于是,他们手拉着手站在浅水中,活蹦乱跳的鱼儿在身边游来游去,他们喊了个“一二三”,便憋住气猛扑过去,想抓住鱼儿,可是什么也没抓住。
再来一次,两个孩子不甘失败,他们不相信抓小鱼这么难,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小鱼都从两人的手边溜掉的,好扫兴啊!
俩孩子气得不抓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小曾国藩忍不住对春芽子说:“春芽哥哥,等会儿我们再试一次吧。我爷爷说过,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急,要有恒心、有毅力。”
此时一直站在树下观望他们一言一行的曾玉屏听到了曾国藩的话,不由微微颔首,他笑着发话了:“呵呵,不要气馁嘛,来,爷爷教你们抓鱼。记住啊,抓小鱼时一定要沉住气。当鱼儿游向你们手边时,先不要惊动它们,哪怕是手指头也不能动一下。当鱼儿已经游你们手心里时,你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抓住它,而且要牢牢抓住不放松。”
说完,还示范给孩子们看。看着爷爷的成功,两个孩子激动得两眼发光。
他们牢牢记着爷爷的教导,学着爷爷的样子,不再急躁,静下心来抓,果然双双成功了。他们兴奋异常,因为自己的劳动有了收获。
这个场景,首先让我感叹的是小小曾国藩的言行——“春芽哥哥,等会儿我们再试一次吧。我爷爷说过,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急,要有恒心、有毅力。”爷爷平时得付出多少教育,才能收获这一段话呀,难怪爷爷颔首笑呀。
接下来,曾玉屏老人不但告诉他们抓小鱼的方法,还亲自抓给他们看。身教重于言教,我无法不给曾玉屏老人点赞呀!何况孩子们从这抓小鱼中,还能学到遇事要沉住气、失败了不能气馁呢?
场景五——
这一天,秋风送爽,稻花飘香,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人们感到十分惬意。
曾玉屏带着小曾国藩从外面回来,不用问他们祖孙二人一定又出去捡粪了。
站在院子里读书的曾麟书眉头一皱:“家里不缺吃不缺穿,你们还要去捡粪。曾家也算乡间的绅士,以后别干这事了。”
曾玉屏脸一沉,他严肃地说:“勤劳节俭是曾家的传家宝,子子孙孙不可丢。”
这一场景画面虽然简单,却不但教育了孙子,也教育了儿子,还教育了我们,尤其是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我们——勤劳节俭是美德,永远不可丢。
场景六——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了十多年,都没有考上秀才。可他依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甚至连对曾国藩的教育都疏忽了,他的妻子江氏为此十分着急,便求助于公公。
曾玉屏早已认识到麟书的资质平平,书读了二十多年,始终没有悟性。即使再读二十年,也不一定能参悟。所以,他已经在心中为儿子谋划了另一条人生出路。
在江氏的催促下,曾玉屏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决定和儿子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他一边抽着水烟,一边缓缓地对儿子说:“我记得《诗经》中有一首诗,其中有几句好像是这么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对于这首诗,你是如何理解的?”
麟书不敢迟疑,他老老实实地回答父亲的提问:“儿子当然是按朱子之意来理解,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那个‘伊人’应该是美好的女子,诗中人物找遍了各处,最终也没找到他心爱的姑娘。于是他感到十分遗憾。”
曾玉屏拍了拍麟书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读书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朱子理论固然是精髓,但诗词歌赋有它的多意性。每当我想起这首诗时,我就觉得诗中在水一方的并不一定是美妙的女子。你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它是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呢?”
“儿子愚钝,请父亲赐教。”在曾玉屏的面前,曾麟书总是毕恭毕敬。
曾玉屏接着说:“这人生啊,有许多美好的追求,也许你竭尽全力去干了,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你的目标就像那美妙的女子,永远在水一方。”
曾麟书几乎听呆了,他的眼睛一眨也不眨。万万没想到父亲曾玉屏竟有如此高深之理论,几句话就把自己十几年的困惑给解释通了。
此时曾麟书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他深有感慨地说:“谢谢父亲的教导,您为儿子指点迷津,儿子没齿难忘。”
曾玉屏欣慰地看着麟书,他以商量的口吻对他说:“你读了二十多年的书,参加过一次又一次的乡试,屡试不中,是不是该另辟蹊径了?”
当麟书迷惘于自己能干什么的时候,曾玉屏一拍儿子的肩膀:“哈哈哈,别人有的你不曾有,你所拥有的别人也不曾有呀。而且你所拥有的是一般人所可望不可及的,那便是丰富的知识啊。你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办个私塾学堂,既能为乡邻们干点好事儿,又不耽误自己孩子的教育,两全其美。”
继而,他又开导儿子道:“麟书啊,你至今还是个童生,父亲从来没有责骂过你。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成功的机会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除了努力奋斗以外,还要靠老天爷相助。若是老天爷偏爱你,你一切会很顺利。若是老天爷不肯帮忙,你怎么努カ都不行。人生的机遇就像那在水一方的女子,可遇不可求啊。”
曾麟书若有所思,他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第二年一开春就迅速地把曾氏私塾办起来了,愉快转入这种境界。
这一场景让我敬佩的是曾玉屏老人的学识和他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以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理念。“以己之昏昏而令他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像灯塔一样,引领别人走出困惑。
当然,这一场景中的曾玉屏老人也令我很感动,就因为那一句——“你至今还是个童生,父亲从来没有责骂过你”。
这其实也反映出了曾玉屏老人教育的科学性、人性化——儿子读书都快读成书呆子了,考不上也不能责骂。反观现代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条呢?不要说10多年考不上秀才,就算是一次考试塌方了,估计有不少孩子也是会被训斥的吧?
曾玉屏老人拥有很多灼见真知,比如“今日事今日毕,明日还有明日事”“曾家人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勤劳刻苦的人,受到肯定,懒惰浮华的人要挨骂”“儿孙不可纵,纵子如养虎”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急,要有恒心、有毅力”“勤劳节俭是曾家的传家宝,子子孙孙不可丢”……他就用它们来教育儿孙。
另外,曾玉屏老人还有许多科学的教育方法,比如说让孩子复述故事;比如说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引导他们感受美、享受美;比如说重视言传身教,注意循循善诱……
在我眼里,曾玉屏老人就是一位无冕的教育家呀,让我们向他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