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驱恶——读《佛说兴起行经》有感
《佛说行起兴经》在诸多佛经里算是比较独特的经书之一(因为我只看过十几部,我感觉他十分特别)。最特别的是,这部经书居然写佛陀在以前的许多世竟然是无恶不作的人,而今世迫害他的表哥提婆达多(关于这两个人的故事真相,季羡林老先生做了专门研究《佛教十讲》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在以前很多世内都是纯洁善良的人。从而这本书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任何人在没有悟道成佛之前,在生生世世的轮回中,都要不断的受到命运的折磨,这些佛教把他称之为因果。或者更通俗的来说,这可以称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不过佛教在这又加上了一条,现在不报,下辈子一定会报罢了。
但是这个道理落实到现实身上,则去除了一些神秘色彩。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哲理,就是规范自己的行为,不然聚集到一定的阶段一定会引发灾难。(这与这部经不同了,这部经的逻辑是,你这辈子做了坏事,在以后的哪辈子里一定会受到灾难。)这还是符合于我们的生活的。
自己的行为如果不端正,是会引发许多问题的。从小到大比比皆是,这是无可质疑的。人的气质分为朝向善的气质和朝向的气质,朝向善的气质能够聚拢周围好的气氛,从而形成一个乐观向上的性格态度。而朝向恶的特质,则吸收了过多不好的特质,久而久之则成了一系列坏的性格态度。就像癌细胞,当癌细胞还在幼小的阶段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调整自己的身体以控制癌细胞的增长。等到癌细胞长大到一定阶段,我们又没有摘取癌细胞组织。等到癌症转化为晚期,我们在去治疗,却已经是无药可医了。人生是同一个道理,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而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最好的那个人,具有最多的优秀善良的人的特质。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在慢慢朝向恶的特质转变。
这种趋向总的来说是社会趋向,从小的方面来说是生活环境和个人的觉悟。社会趋向是一个社会的精神状态,是一个社会在价值走向,道德态度和经济发展的总和。社会的趋向是从愚昧走向开放,从经济封闭的区间走向国际交流的一个趋向。社会的趋向是走向开放的,但是在这个转变同时所发生的阵痛,则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该怎么做?又能怎么做?在忍受阵痛的折磨当中,我们还是必须要坚定朝着向善的特质前进。因为善的特质是可以普及和扩散的,一个人表现出善的特质可以影响一群人,一群人的善的特质可以影响更多人,从而影响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受无神论教育很久了,因此我们很难相信,佛家理论体系之中有关因果轮回的理论(印度人很信,所以他们甚至建立庙宇,专门派人饲养老鼠。)。但是,对于佛经中弘扬的关于,行善等有益的道理,实行对于自己的修行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从现在开始,收集善的特质,超趋向善的道路上前进,做一个普通阳光而快乐的人其实也挺好的,放下焦虑请尝试拥抱阳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