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原创文字集

萧红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2017-10-12  本文已影响34人  悲歌三首买鱼生

          萧红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读《呼兰河传》有感

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呢?大概是从一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第一个字便读出了些许鲁迅先生的味道。萧红的呼兰河大抵与鲁迅先生的鲁镇一样都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旧中国乡镇小城的写照,是荒凉,是悲惨,是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是愚昧无知的绝望。

第1章 里写小城的布局 大小 日常生活百态,写到“泥坑”部分时,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巨著的深刻性在此揭露的酣畅淋漓,面对这么一个泥坑 小城里的人们分为这么两个队伍,泾渭分明:冷眼旁观的地主士绅与热情助人的贩夫走卒形成明显的对比。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泥坑仿佛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弊病,从未有人想着解决它 一劳永逸,可叹可气,如斯如斯。

小城的人们如同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同样的小城,充斥着平静与愚昧,夹杂着西洋文明的冲击,人们麻木地活着,如同一只只黑色蚂蚁,生老病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吃饭劳作。

“人活着是为了吃饭穿衣”萧红温柔而冷静的笔锋,深刻入骨,入木三分,颇有鲁迅先生几分模样。三万天的生命在一日日的重复和轮回中磨灭,渐渐成了骨渣,埋在土地里生根发芽,又长出一个个呼兰河的居民。

萧红很像鲁迅 至少在写故乡方面很像,一样的人一样的乡镇习俗,一样天真无邪而深刻无比的文字雕刻出一个个愚昧、封闭、落后的乡村,看野台子戏这一段,到底是戏子在台上唱的是戏还是台下光怪陆离的众人是戏,值得商榷。这里的人们压抑而大胆,封闭又开放,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共有的影子,萧红以她特有的语言雕刻出一个个中国形象:老胡家的悲剧、有二伯、冯歪嘴子一幕幕悲剧故事展开在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眼里成年人读来却是一丝寒意直逼心头。

萧红自比《呼兰河传》为半部红楼,仔细读过之后,不幸的团圆媳妇活的比鸡还不如,同样不幸而又相当坚强的冯歪嘴子凸显出卑微的小人物身上可敬可贵的一面,还有那可怜又可恨的有二伯不难读出孔乙己的影子,如此丰富多彩的芸芸众生相如若展开,未必不是一部红楼。

为何又说萧红身上有诸多鲁迅的影子,也许是萧红与鲁迅一样都经历了家道中落,共赴国难;也许是萧红的祖父的菜园子和鲁迅的百草园一样的都是童年里的一方大天地;也许他们都是清醒的医者,救国之医者。

我每每都能从萧红平静的文字中看到鲁迅的那在旷野中无声的呐喊,看到那在绍兴会馆坐在槐树下看着树缝间点点青天的无奈。那把瘟死的当淹死猪肉吃的自欺欺人;那在呼兰河被称作野台子戏的社戏;那些凉薄冷眼看着别人不幸的看客;那一个个虽然不幸却依旧在挣扎生存的如杂草般的生命,多多少少都能从鲁迅作品中找到些许渊源,也许这就是那个国破家亡时代所以有良知的人们的共鸣吧。再见吧我又爱又恨的呼兰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