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书香  一路歌  ——读《给教师的5把钥匙》

2021-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冰清九月

      《给教师的5把钥匙》是常生龙老师结合了自己多年博览群书汲取的智慧,以及不同岗位上的人生历练,写成的一部 “教师方法论”。本书提出了教师成长需要的五把钥匙:拔高一层看教育、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有一颗学生的心、遵循学习的规律、保持积极的心态。

        第一把钥匙是拔高一层看教育。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一个常识,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站得高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站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上,了解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把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二是要切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人观,按照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有了这样的教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你就不会拘泥于眼前的点滴得失,而会将目光指向长远,关注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把钥匙是千方百计提升自己。教师要在讲台上站稳,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持续不断地修炼。需要明晰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核心素养,需要熟稔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等等。教师每在专业领域上做出一点点的改进和提升,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放大。

        第三把钥匙是有一颗学生的心。如果把教育看成服务,那么教师和所提供的课程显然就是提供服务的供给方,而学生则是接受服务的需求方。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需求方,研究学生成长的文化生态,明确环境文化的潜在价值,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背后的心理学机制,找到基于学生文化背景、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的施教策略,让学生在没有感到被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个性的发展。

      第四把钥匙是遵循学习的规律。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与人的身心发育、情感培育和社会化的过程等相互交织、同步发展。学习引发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方面,还包含信念、行为或态度的变化。学习是需要内动力的,如果没有自身发展的意愿,学习的行为就不会发生。科学家们从学习的上述这些特点出发,提炼总结了学习科学的一些基本的原理,涉及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组织、学习动机、熟练程度、发展水平、练习反馈和自主学习等方方面面,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明了的。

      第五把钥匙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位乐观、开朗的人,你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对方感染,心情也会变得爽朗起来。教育也是如此。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影响学生对事物做出的判断。如果你定下心来做教师,那么不管再苦再累,不管受到多大的委屈,都应该努力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否则做了事情,心态还很糟糕,那岂不太对不起自己了?

        这五把钥匙打开了多少教师的心锁,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读后深刻地理解了当下教育的特点,明白了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领悟了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一、关注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学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场所,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创设思维含量高的课堂,创设能启迪学生才智的课堂,创设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堂,创设能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的课堂,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厚度。

        教育是一项以生命烛引生命的事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决定教育成功的因素,不在于语言的天才、数学的头脑或者实用的本领,而在于具备精神受震撼的内在准备。”

        作为老师,尤其语文老师,在培育学生健全的生命与情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我们的祖国语言文字,掌握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通过讲解课文涵养学生健全、厚重的生命底色,引导学生存一份真心,多一份真情,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会于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文章,篇篇精品或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抒写真挚的感情,或给人以生命的启迪,或给人以思想的洗礼。如小思的《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的情愫,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朱自清的《背影》抒发作者自然真挚的父女之爱或父子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

        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用同一种模式来统领不同知识的学习,既是一种强制,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正确把握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关系,在全局观下研究每一部分学习内容,才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学习方法的养成。

        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用新知实现创新。创新就是你所教的内容与时代文化的结合点,它能化腐朽为神奇。一种教学方法、一个教案一直用,甚至用到退休,这是悲剧。学习《愚公移山》,教师可以以“ 愚公愚否”为话题,将学生分为愚派和不愚派展开辩论;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教师可以穿越共情,让学生与东坡相遇,与东坡同行,与东坡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学习《诫子书》,教师可以让学生古为今用,选取文中的一两句话,写在书签上,送给同学、朋友、自己或班级,并提出殷切希望。

        三、打通课文与生活,联络经验

        当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失去了与作者的共鸣,失去了学生的感同身受,失去了应该有的愤怒、激动、眼泪,语文就死了,教育就彻头彻尾地失败了。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开经验世界,让学生的经验与别人的经验联结起来,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由此来反观自己,认识自己,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习《金色花》一文,首先引导学生明白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作者以金色花这一具体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爱母情。在学习完课文后,给学生补充冰心《繁星》中的小诗“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学生通过诵读、学习两篇佳作,懂得了亲情不仅可以直接表达出来,还可以借助意象进行表达。接着,我便启迪学生寻找生活中体现亲情的场景、意象,让他们重拾生活中曾被自己忽略的亲情,切实感受到一个眼神、一杯牛奶、一句叮咛中包含的浓浓的亲情。

        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亲情的散文中的经典之作,教师往往是饱含感情地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却没什么感觉,有些学生甚至说:“父亲去车站送送儿子,再给儿子买几个橘子,这是平常不过的事,有什么值得感动的?”为了让学生真正地体会文中的舐犊之情,我 在讲课时,抛开直接的、干巴巴的讲解,先给学生读父亲的来信,然后抛出问题——“父亲先说身体平安,又说大去之期不远矣,信里有矛盾,该如何理解?”。学生只是回答说父亲不想让“我”担心,但其中包含的其他感情却说不出来。于是, 要给学生补充有关朱自清父子二人关系的资料。

        读完资料,学生读父亲的来信,就能明白父亲写信是求和的信号,是希望朱自清回家看看他,父亲不肯放下自己做父亲的面子,他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儿子回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也逐渐理解了儿子。此时,学生了解了背影背后的故事,发现了矛盾中也有爱。

        然后,学生读第一段,进行理解。此时,学生就能够理解“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扬州,不是不能见,而是不想见。但是血浓于水,虽然有矛盾,但是父母子女之间爱的血液永远不会干涸。那个自以为是的朱自清,那个嫌父亲说话不漂亮的朱自清,那个暗笑父亲迂的朱自清,终于被深沉的父爱打动,流下了感动的泪,理解的泪。

        学习至此,顺势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父母之间有没有矛盾,矛盾是怎么解决的,这种矛盾中有没有包含着爱。初中学生大多有些叛逆,与父母发生矛盾几乎是常有的事。学生真实而充满真情的讲述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教室里的师生,大家静静聆听,默默垂泪,抽泣痛哭。眼睛因泪水更加明亮,心灵因泪水更加高尚。很多时候,我们的眼泪来自于亲情,眼泪润泽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盈。一篇《背影》,触动了老师,触动了学生,它让我们再一次品味了这人间至情,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四、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

        1、胸怀理想的教师,拥有一颗热爱教学之心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是一种原动力。一个人喜欢上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需要别人督促的,即使做得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做一名教师,如果非常喜欢这一学科、喜欢这一事业,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课堂有三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资源。其中教学内容与资源是一个中介,教师和学生借助这一中介来实现对话,以期把握认识现实世界的规则和符号体系,帮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规则和符号体系去和现实世界进行互动,以便融入这个世界。有理想的教师注重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去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由此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流程,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学有五个环节,分别是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在每个环节中,都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导致教学低效。买了一部新的家用电器,很多人情愿“瞎倒腾”,也不会去看使用说明书,教师备课何尝不是如此呢。很多低效的课堂,最根本的问题不是出在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的驾驭上,而是出在对学科本身的理解和建构上,教师没有读懂教材的某些关键之处,没有吃透编写者的意图,没有让教材和自己融为一体,到了课堂上的时候,自然就只能开无轨电车,信马由缰了。

        2、胸怀理想的教师,有战胜恐惧的教学勇气

        无论是新上讲台的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的优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恐惧和怀疑。就连写出《教学勇气》的美国教授帕克·帕尔默都说:“我教书教了30年,至今仍感到恐惧无处不在。”为什么教学会给教师的内心带来如此紧张和恐惧之感?这是因为教学工作让教师的精神世界面临三重“海洋”--学科知识的海洋、教学对象个性复杂的海洋以及自我认知的海洋。

        于漪老师说,一辈了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上述的三重“海洋”,每个都是那样的深不可测、难以捉摸,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更多的涉猎,但终究仍会有很多谜团难以解答。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自己可以控制、预测的世界,是有安全感,能生活得比较舒心的。如果将自身长期置于捉摸不定的环境中,怎能不心生恐惧?

        心怀理想的教师。能够直面这三重“海洋”,承认自身的渺小和内心的恐惧。但又能满怀好奇之心,充满勇气地面对教学生涯的每一天。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能够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美丽的风景,体悟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多美妙所在。

        3、胸怀理想的教师,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

        理想的教育能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冰心先生说,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话或许有些偏激,但揭示了成长的真谛,告诉我们要依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实施教育,让孩子在自然的阳光与空气中自由生长。

        什么是自由?马卡连柯有一句最精彩的回答:“纪律就是自由。”就拿我们每天的出行来说吧,交通法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规定的线路行驶,红灯停绿灯行。看上去多了很多限制,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纪律,才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安全出行的自由。

        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人们最关心的不应是学科的成绩以及考试的排名,而是孩子是否具备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比如尊重、听从指令、遵守规则、自我控制能力、责任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等等。

        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孩子的个性能否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影响重大。做爸妈的,总是担心孩子今后捧不到一个好饭碗;做教师的,总担心学生考不出一个好成绩。于是联手或者各自为孩子规划人生之路,并动用各种权力、威势来逼迫孩子就范。但太想主宰孩子的人生,过度预期孩子的成就,到最后却成为双方冲突的根由。和谐的关系总是建立在无条件的相互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双方可能在年龄、心智和体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之间的吸引力却是相同的,就像牛顿第三定律所说的“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双方都能在相互尊重中共同生活,彼此相悦。孩子们能够在这自然的关系中自主学习到生存需要的一切知识,而不需要额外再增加教育的尝试。

        五、做善于研究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点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课堂有限,但它的外延很大;书本很薄,但它传递的思想很深。教师应该有着开阔的人文视野,要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要有尽可能深入的思考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研究第一手资料,让学生发现思考问题的新视角。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料,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充实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特点的研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教不好学生,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来施教。

        新的时代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才能做一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创造生命在场的教育。

                            辽宁 鞍山    李斌

                              2021、10、1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