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关于网红的话题《人生感悟ABC》

被绑架了的流浪大师, 只为满足公众的猎奇心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62人  虚薄的假象

又一个网红的诞生

 

最近几天,要说网上最火爆的人是谁,毫无疑问便是“流浪大师”了。

无论是哪一个自媒体平台,或多或少的都能看到有关“流浪大师”的视频、文章。

人们从各个角度来解读他,将“流浪大师”捧上了网红的神坛。

虽然“流浪大师”本身的经历也足够神奇,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目前被证实的“流浪大师”的人生经历。

“流浪大师”,本名沈巍,上海人,今年五十二岁,大学本科毕业,流浪前在上海市某区审计局工作,是体制内人员,1993年因身体原因病休回家,十年前开始流浪拾荒,并且读书不辍,尤其喜好中国古典文学,对于《左传》、《尚书》尤为熟读,“流浪大师”开始成名就是因为他流浪地方附近的居民跟他聊天时,发现他思路清晰,知识渊博,对于《左传》、《尚书》中的内容信手拈来,针砭时弊。于是,将与“流浪大师”对话的视频发到了抖音上,由此一下子爆红。

经历足够神奇,就像古代的隐士一般,虽处于江湖之远,却心系庙堂之上。

对网红的重新构造

 

“流浪大师”本来只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本身每月也有工资收入,银行卡里也有一定的余额,每日分拣垃圾,既可以增加一定收入,又可以垃圾分类美化城市环境,闲暇时光全部用来读书,无人打扰,享受世间的清净,这又是何等惬意的生活。

但是令“流浪大师”想不到的是,因为自己在抖音上的爆红,竟然一下子打破了自己十多年来的宁静生活,每天有成百上千的自媒体从业人员前来拍摄、合影,令他不胜其扰。

而且在自媒体上,“流浪大师”又被重新包装,前半生被改的面目全非。

普通大学如何彰显传奇,于是在自媒体上,“流浪大师”成了名校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甚至连“流浪大师”选择流浪的原因也被改成了妻儿车祸,沈巍看破红尘,选择一边流浪一边缅怀妻儿这样的煽情剧情,活像八点档蹩脚的家庭剧剧情。

有人甚至还总结出“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这种足够引起很多自觉怀才不遇之人共鸣的句子。

而在这些自诩为“流浪大师”的崇拜者与追随者的人们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从他们身上只能看到赚眼球,搏流量的目的。

看看他们的装扮与表现吧,有染着黄毛一身杀马特装扮的;有自称从新疆坐了四十多个小时火车过来只为劝“大师”回归原来生活的;有在上海初春还有些寒冷的天气里穿着阿拉伯服饰自称从迪拜赶过来的;甚至还有妇女举着牌子说要嫁给“大师”的。

即便采访不到“大师”,他们也会将镜头对准“大师”附近的其他流浪汉,迅速的起好名字(红衣哥),做好人设,编好故事,分配好角色,决定好发视频、文章的顺序,便在现场直接拍摄起来。

蹿红的“流浪大师”引来了无数的小丑,他们靠近“大师”的目的只是为了蹭热点,蹭流量。

 

甚至就连毕业后几十年都没有联系过的同学们,也组织了一次聚会,在聚会中,看起来衣冠楚楚、事业有成的同学们,却自觉的将C位让给“流浪大师”,众星捧月一般的围绕在沈巍的身后,虽然不敢妄自揣测同学们这次聚会的用意,但是选择这个时候来聚会,难免不会让人联想起中国那句老话: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请还“大师”以宁静

因为蹿红的视频,就引来了无数别有心意之人,打破了“大师”几十年的宁静,这些人却还装出最懂“大师”内心的样子来。

实在是可悲又可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大师”本来就不想让所有的人能理解自己,否则也不会选择流浪,“大师”所追求的只是内心的安宁。

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读自己喜欢的书,读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书。

身处闹市,笑看世界纷繁变化。

心外无物,陋衣鄙食也觉欢喜。

 

我想这便是“大师”所追求的人生,也是他选择流浪的目的。

很喜欢网上烽火大神的一句话。

“即使世道烂成一座粪坑,也不是我们吃屎的理由。”

所以,请我们尊重“大师”的选择,还“大师”以宁静,不要再以他的名义狂欢、博取流量,也不要虚构情节,再次为他制造光环。

将他捧上神坛容易,但是当热闹散去,“大师”还能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吗?

好在沈巍现在还足够清醒,他在一则被点赞超过二十万的视频中如是说道:

“热的时候这么多人,哪天冷了呢?就好像我过去交朋友,交了很多朋友,但是一旦落难,我身边还有哪个在?”

因此,请远离“大师”,还他以宁静。

唯有这样,才是我们这些围观者正确的做法。

这是我的心情杂货铺,我在这里用心灵写作,也许文采不够斐然,但是绝对真实可信,有喜欢的朋友请扫描关注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