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读书简友广场

故事||三季人

2023-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方旭光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孔子像)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智慧的故事,能够读懂这些故事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也就读懂了人生,就比如这个《三季人》的故事,极具哲理性,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从这个小故事中有所收获,得到启发。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

   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ma zha),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记住这个故事,别考究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因为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很多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碰到都跟会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三季人坚持自己的“真理”,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证明他们错误的事实,《庄子·秋水》有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所以,人们常说“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不与下士语道。”古有“宁渡七月鬼,不惹三季人”的教诲;今有“不与混人辩理,莫与恶狗争道”的忠告,其实都是在讲这样的一个道理,因而,你生气就是对不起自己。

故事告诉我们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时,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在这个世界上,“三季人”真的太多了,值得为此生气吗?

        放下固执的心,把格局打开,不要与不值得的人计较,不要为不值得的事生气,因为他们不配让你如此劳心废神,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话是有道理的,执著就是痛苦,放下才能自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