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思维
现实就是一部永不落幕的戏剧,随时随地都会有新鲜事发生。
所谓正念思维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流动的,在特定的情景里会不断发生变化。
与它相对应的就是远的思维是指关注现象中的抽象地远的事情,这些事情是静止的,僵固的,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东西。与现实的情景无关。
正念思维会不断跟现实接触,让现实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而远的思维只注重头脑中的规则,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拒绝改变。
在某种意义上,僵固型思维应该是为和绝对化思维,都是远的思维方式。僵固化思维。不看重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不看重我们付出的努力,而是评价我们这个人怎么样,聪明不聪明,是远的思维。应该思维只执着于头脑中原有的规则,而不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远的思维。绝对化思维,把一件现在发生的坏事用永久化,普遍化和人格化的方式进行概括,推演,还是远的思维。正因为这些思维比较远,所以很难带来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都是浮的,有很多念头产生,这些念头把我们带离了,此时此地为了让心安顿下来,你就需要有一个焦点。如果你在这个焦点上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就会变得专注,一旦专注你就在这件事里面了。正念思维会把我们带到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里,而用远的思维去想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其实没在事情里面,正念很强调专注当下强调此时此刻。
掌握正念思维的三条原则
1.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语言。
描述性语言就是不加评价,不用形容词,只有动词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他有点像镜头语言,在电影里导演不会告诉观众他是怎么想的,或者角色是怎么想的。他只会如实呈现角色的表情,动作和对话,让观众自己感受,而观众感受到的都是很近,很鲜活的东西。为什么要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语言呢?因为评价性语言已经用我们头脑中的观点和想法对信息进行了封装和加工,信息一旦被评价性语言封装起来就有了确定的模样。这个确定的模样会代替本来发生的事,这样我们曾经看到的东西就很难在头脑中留下痕迹。
用描述性语言描述咨询事例发生的事情,也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
假如一个心理咨询师说这个妈妈控制欲很强,或者这个女儿很听话,她就已经不自觉地把来访者放到了一个很难改变的位置上。所以咨询师只会说这个妈妈在咨询室里指着女儿说:“我不允许你这样”,女儿则低着头一言不发,在后一种语言里我们会好奇发生了什么事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好奇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而在前一种语言里,如果只是说这个妈妈控制欲很强,那就很难有探索的空间了,也很难有什么变化。
2.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生活中总是有人这样问。我很内向怎么办?我容易紧张怎么办?我有拖延症怎么办?他们用抽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问题。但是,抽象的问题只能得到抽象的答案。提问的方式正反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就是用抽象的概括化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他们以为自己在寻找答案。而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他们的问题。
如果有人在问你:“我很内向,每次遇到人都有些紧张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他们:“你遇到哪些人容易紧张,遇到哪些人不会呢?你在什么场合容易紧张?什么场合不会呢?你在与人相识的哪些阶段容易紧张?哪些阶段不会呢?最后,最近你在跟谁交往呢?感觉怎么样呢?”
这么问的目的是希望他能用具体的语言描述生活,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关系。我想告诉他们紧张不是因为他们内向-不是这个原因不对,而是这个原因太抽象了,只有真的看到相处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才能发现我们能够控制的部分才能找到可能的出路。
3.关注现在能做的,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在用抽象的语言时,我们总是先判断一个事情的结果。评价一件事有没有用,再决定要不要做,好像我们需要某种承诺才能有所行动。可是很多时候一件事有没有用,只有做完才会知道,如果我们不能投入做事。事情通常也做不成,大部分人希望先看见才能相信,而有时候我们需要先相信,先投入才能看见想看到的东西。如果我们一定要在头脑中预想出行动的结果,反而会失去行动的动力。
如果总是为未来的事情焦虑,觉得做什么都没有用,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这时候要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让这两个问题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到此时此地,让自己关注最近发生的事。
正念思维就是发展一种能包容变化的语言。而学习用正念语言讲话就意味着我们像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开放,我们会因此失去一些确定性,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