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学习

古潮|猪肉和羊肉的争宠史

2023-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蓝胖说说

 “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记得小时候,过年杀猪成为全村人期盼已久的盛事,在那个肉食匮乏的年代,能吃上猪肉,大快朵颐。

时至今日,无“猪”不香,猪肉它的做法多,适用的场合多,走进了千家万户,已成为现代人饭桌上第一肉,稳稳占据了肉食C位。

实际上,猪肉进入人类餐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从贵族肉食到在与羊肉争夺C位的过程中败下阵来,再奋发图强再次争夺肉食一哥,抒写了一场跌宕起伏的猪羊争宠史。

猪肉,又被称为彘肉、豚肉。距今7000前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猪中推断,驯养野猪为家猪是我们的祖先的功劳。

早在秦汉时期,猪肉是人们日常的食用肉类。野猪,野猪的驯养完全是国人的功劳。即为考古例证。

周朝时期,只有国君及卿大夫等贵族有资格享用猪和牛、羊等“大牢”(也称“太牢”)(备注1)。

封建社会根据等级对不同阶层的食物进行规定,天子使用平民平时的餐桌上禁止肉食类。

春秋时期,为了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官府令中已有奖励猪的内容。令云:“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家里要是生个男的,官府奖励两壶酒一只狗,要是生个女儿,奖励两壶酒和一口猪。

在秦汉出土文物中,时有陶瓷猪等物件,佐证了那段时期猪已存在的事实。此外,项羽刘邦争夺天下的鸿门宴中,就有“赐之彘肩”的记录,项羽觉得樊哙是英雄,就赏条猪腿给他吃。

到了唐朝。史料记载,从陇右地区畜牧快速增长情况程度,大致可以推断出,唐朝养羊产业呈现大发展、规模化趋势(备注2)。唐朝羊类产业的繁荣,带来了餐桌上的变化,从唐朝到明朝,羊肉在与猪肉争宠过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五胡乱华、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活跃年代,羊肉随之占占据肉食主流,羊肉成为人们主要肉食之一。

史料记载的羊肉的丰富程度也窥见一斑。比如《齐民记载》中记载了不少以羊肉为主料或者配料的肉食加工方法,如肉酱法、脯腊法、羹、奥肉法、糟肉法、苞肉法等。唐人在羊肉吃法上方式较多,几种流传于世的做法有:“红羊枝杖”、“浑羊殁忽”、“过厅羊”、“绯羊”和“古楼子”等,创意非常多。

又如,《唐六典》记载,唐朝廷每个月要向亲王以下至五品官供给福利,其中肉料有:给亲王“每月给羊二十口,猪肉六十斤,鱼三十头”,每头羊按算30斤计算,每月提供羊肉得600斤,猪肉才60斤,羊肉供给是猪头的10倍。唐朝廷给三品官员至五品官员的薪酬福利中,也仅仅提供羊肉。其中,三品官每月给羊十二口,四品官和五品官每月给羊九口。

以上是朝廷和官员在唐朝对羊肉的偏爱。

在平民百姓中,羊肉也深受欢迎。据《太平广记》,记载“冬之夜,霞雪方甚,二三道士围炉,有肥羚美酝之羡。”很多道士在冬夜里畅想着吃羊肉喝酒,这说明了唐朝羊肉受欢迎程度相当高了。

到了宋朝,羊肉虽然占据了主导,猪肉也蠢蠢欲动起来,这主要功劳是苏东坡,是他的东坡肉真正意义上引发了全民吃猪肉的风潮。为此,他还撰写了《猪肉颂》,为猪肉代言,那时“每日不下宰数百口”,猪肉深入人心,可谓一人之力提升猪肉餐桌战斗指数。

在宋朝,猪肉在餐桌上的频次虽不如羊,但仍呈现上升趋势。

此外,著名的抗金英雄宗泽还发明以猪肉为食材的火腿,或是现代火腿肠的前身,也从侧面佐证了猪肉的欢迎程度在提升。

明朝时期,羊肉和猪肉PK终于出了结果,游牧民族驱逐出中原,作为汉人统治的农业社会羊肉顿时不香了,明末清初,从达官贵人的饮食清单中可以看出,猪肉的消耗量开始增加。史料记载,乾隆71岁那年的除夕宴会,所用食材清单显示“猪肉65斤,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大小猪肠各3根,而羊肉仅仅有20斤。”

至今,猪肉对民众的生活极其重要,其价格上涨已上升到影响民生的层次了,稳定C位很多年了。在这场肉食争宠赛中,因猪肉的普及和亲民,最终获得了胜利,老百姓才是最终的投票者和决定者。

备注:

1、据《国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以上内容为批注佐证,供编辑审阅,实际上稿中可删除。

2、唐朝宰相张说在《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碑》说道,开元年间,在陇右地区一开始饲养有羊十一万二千口,这些年已达二十八万六千口。--以上内容为批注佐证,供编辑审阅,实际上稿中可删除。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