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想法读书

为与学读书写作站:肥隼读西游 之四——第一次“堕下泪”后的毅然抉

2021-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为与学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再坚毅果勇的人,也会有情难自已、伤心落泪的瞬间。

在《西游记》里,大圣也曾落过泪(具体多少次,肥隼我还没有数),有忧恼之泪、疼痛之泪、冤枉之泪,等等。

今天就说一说它第一次流泪的故事,再聊一聊对流泪之后毅然抉择的感悟。

其他的泪留到后面说。

01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这件事发生在当猴王之后、学艺之前

有一天,在宴会上,群猴正在喜乐、聚餐,猴王“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这时,猴子们很慌,连拜带问候:“大王何为烦恼?”猴王说:“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

猴子们就笑着说,大王你瞎忧虑啥,我们现在“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有啥好忧虑的?”

猴王反驳说,你们就看到了现在,当前虽然没有人管我们,也不用提心吊胆,但是迟早有老死的那一天,现在的快乐也不能长久下去。

猴子们听了后,一个个都哭泣起来。

当时,猴王的确已经老了

根据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大致推算出有此感慨忧恼的年纪。

一是生死簿上“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二是出海寻道,在南赡部洲“不觉八九年馀”。

三是在斜月三星洞半工半读“不觉倏六七年”。

四是学长生之术“过了三年”。

大致计算一下,342-9-7-3=323。

落忧恼之泪时,大致323岁,再过19年,就要到寿了。

到了这个年龄,或多或少都会对生命有一些思考、哀叹、憧憬,更何况是一只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而生的天产石猴呐。

高猴出来了

当大家都在哭泣时,一只通背猿猴站了出来,高声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还说,你只要能在“阎浮世界”“古洞仙山”中找到佛、神、仙,就能学到长生之术。

猴王听了后很开心啊,当场决定第二天就出海去追寻梦想。

之后便是猴王历尽艰辛,最终得拜名师,学得本领的故事了。

02

几点随想

成大事者,还是有能成大事的原因

听到有一线生机,便放弃在猴群中的地位,当机立断整装再出发,是极让肥隼佩服的。

一下子和昨天的奢华、富贵、安稳、尊崇说再见,去干一件好像很难看到结果的事情,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在理性上、感性上来说都很难。

但是,往往追溯那些成大事者最初的选择时,都能或多或少看到同样景象。

可能,拥有了大志向之后,再去看那些被身边人所看重的事物、争论、规矩时,权重也会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吧。

也正如撒贝宁在《经典咏流传》开场词中所说,“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有志向的人,自信自强;君子量不及,胸吞百川流,有志向的人,心有远方……”

知和行之间的鸿沟

在书中,这只通背猿猴应该是猴群中最博闻强识、功底深厚的猿猴了。

它不光能看出猴王的“道心”开发,还提出了解决之策。之后又指出到龙宫能拿到好兵器,居然还知道龙宫该怎么走。

懂得天地间规律、知识这么多的猿猴,不免让人怀疑它是不是某位大佬的化身。书中没有说,姑且算它不是。

什么都知道,但是它为什么没有成为猴王、没有出海寻道?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它是不是觉得机会成本太高,或者爱惜自己的猴命,或者它放不下在猴群中安稳舒适的生活、地位,或者……

知道不一定能做到,能做到的刚开始也不一定都知道。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啊。

当“通背猿猴”也是一种选择

不过话又说回来,并不是都得去立大志、干大事才有出路。

越往上,虽然风景优美,但高处不胜寒,利大的地方也是交锋最激烈的场所。

作为一只资源不多、后台不硬、身体不壮的普通猴,多看看书,增长自身智慧,能为猴群、猴王出谋划策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尊敬。

这不,这只通背猿猴在猴王学成归来后,成了四猴之一,能长生的功劳也有它一半啊。

猴王心情好了,传个一招半式,也了不得啊。

猴王当了齐天大圣、当了斗战胜佛,鸡犬都能升天,更何况是“通背猿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