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提出住养老院,支持吗?
两个礼拜没有看奇葩说了,很是想念,晚饭后,打开我需要看的新一期,是讨论一个对我来说,非常现实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我也正要成长为面临这个问题的年龄。
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这不该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思考题。思考什么呢?父母为什么会提出住养老院。
说实话,我对养老院这种产物的认识,一直保持在是社会绑架我们生活的一个证据上。为什么会有养老院,因为有许多年轻人没有时间去赡养父母,为什么没有时间,因为忙于创造所谓的社会价值。人活着的终极目的难道就是不断地创造价值吗?不是。人活着的目的其实很广泛,广泛到很难例举清楚的地步。但是,一个基本点,人的目的都是从内心精神需要,和本身身体需要衍生的。
所以,就基本的身心需要来说,我觉得,老人,是不该被送到养老院的。
一个人活一生,从少年到老年,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接触不同阶段的人群,都应该去广泛地和不同的人群交往,才能获得更有智慧,更快乐。什么意思呢?就老人来说,就是他们也应该交往一些年轻人,来体会年轻人身上的活力,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老人们如果住在养老院,就切断了这样一个机会,没有更多来自年轻人的体会、来自年轻人的认知,思维僵化,活在历史的河流中,这样才更会容易衰老,容易不快乐吧。有活力的心态,是一个人延长年轻的前提。
有一种观点,说老人在家不会有自己的生活。有没有自己的生活,不在于在什么地方,而在于自己的认知。没有自我认知的人,在养老院一样没有自己的生活,一样是被安排的生活,只不过换一种方式罢了。殊途同归,都会让人内心有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缺失感。
还有一种观点,说在养老院可以和朋友下棋聊天打牌,那在家不可以吗?也是可以的,而且这些朋友可以不仅仅是老人。之所以在家觉得没有伙伴,那是因为忙碌的生活现状绑架了年轻人,年轻人没有多余的经历去孝顺老人,一部分老人去了养老院,所以没有去的那一部分,既没有老伙伴,也没有小伙伴。如果年轻人们都愿意抽出一些时间赡养老人,老人们都在自己的家里生活,那么他们吃完饭后,可以和街坊邻居下棋聊天打牌,而且玩伴的年龄段还可以更为广泛。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广泛地交流,有什么好处呢?首要的,这就是人类内心的需要,人类内心需要给出爱,也需要被爱,而给出爱的对象需要有孩子、伴侣和长辈,被爱的对象也需要这些群体。只有这样人们才觉得内心满足,不会有身心上的缺失感。第二,可以更多的交流经验,人们可以变得更有智慧、更多知识。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就是因为老人生活阅历丰富,可以给年轻人很多建议,减少年轻人的成长成本,减少弯路。同样地,年轻人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更为容易,将这些传递给老人,老人也可以心态更为年轻,晚年生活更为开心愉悦。
所以说,这一道论题,其实不该是选择,而是一个对社会发展走向的思考,我们真的需要那么无所不顾的产出价值吗?就连人类的基本行为,如赡养,人类的基本情感,爱和被爱,都要忽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