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随笔散文散文

孩子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独立长大?

2018-11-13  本文已影响14人  艾冰台
接送孩子(来自百度)

下午去东区上课,在学校以前商业街那里有一对母子急得抓耳挠腮,看到我经过,母亲急忙上前招呼。

同志,去陈瑞球楼怎么走?

在校园内问路还口称同志,有点过时。一般说来,看到年纪大的应该称老师或先生,看到年轻的称呼同学吧。看来这位母亲也是第一次进校园,不懂这称呼的规矩。父母进学校,不为别的,十之八九是为了儿女的事情。中国的父母就是这样劳碌命。

陈瑞球楼沿着这条路往北到前面路口再往东,或者沿着这条路往南到前面路口再往东也可以。

哪条比较近?

差不多吧,走过去十分钟。

转念一想,这母子难得来一次咱们学校,何况校园这么大,按照这个方向走估计也找不到。看看手表,离我上课时间还早,而且我上课也在东区,虽然不顺路,但领他们到陈瑞球楼再到自己教室上课应该还来得及。

我带你们过去吧。

那太好了,谢谢你。

从开始问路,说话,旁边胖胖的儿子没有说过一句话。作为母亲却话语不断。

我们来自江苏海门,坐车过来还很方便。只是没想到这校园这么大,我们已经在这里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幸亏遇到你,否则不知道咋办。你是老师吧?

是啊,校园很大。如果在这里念书没有自行车还真不行。第一次来一般都找不到要去的地方。你们去陈瑞球楼,是不是考研的事?

就是就是。儿子考研,网上登记报名,把专业代码填错了,不知道能不能改。你知道吗?

不好意思,这我可不知道。你只能到陈瑞球楼研究生办公室问问。

走过天桥隧道,走过东区大转盘,穿过东中教学楼。我上课教室在东上,陈瑞球楼在东下对面。我从东中院穿过后,远远可以看到马路对面大楼墙上陈瑞球楼的铭牌。

在那里,不要过桥,桥南的那栋楼就是。

哦,谢谢啊!老师你贵姓?

免贵,姓谢!再见。

太感谢你了!再见。

看着这对母子往北走,过马路,走近陈瑞球楼。我也转身往南,到自己上课教室去上课。

走了这么长一段路,作为要考研的大学生,为了自己的事却不吱一声。全程都是母亲在打听,寒暄,问路。这大学四年的书怎么读的啊?这么大的孩子,还处处要爹妈出头?

已经是准备考研了,都是大四快毕业的学生,还要母亲陪着赶这么远的路。母亲或许是向单位请假才能陪着自己的儿女前来,就为了这么点小事,还得母亲亲自出面。这么大的小伙,连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真的为这母亲不值,也为这孩子感到悲哀。曾几何时,有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监考,竟然还真有不少父母陪着来的。我真的感到非常惊讶!

看来我是out了,这样的情况或许已经是习以为常。都快毕业的大学生,连这点交际能力都没有,以后如何走上社会,如何和周围的同事交流啊?这样的研究生考上了又有什么用?!

有时真感觉有一点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古代男子15岁都可以成家立业,如今的15岁还是初中生,还是爹妈的小宝宝。是不是古代的孩子成熟特别早?古人记载有问题?真有点匪夷所思。

中国的父母真是辛苦,从嗷嗷待哺到上学,到工作,到相亲成家,处处都是父母的影子。上幼儿园、小学有父母接送还有情可原。毕竟如今一个娃的家庭比较多,路上交通又不安全,生怕自家的宝贝疙瘩在路上出意外。一般家里的祖辈会承担这个重任。但是上了高中,上了大学,还要父母接送可还是比比皆是,太不给孩子机会独立了吧。大学毕业找工作,也是父母在操心。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是幸福呢还是悲哀?一点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都成妈宝,爸宝了?谁之过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愿天下的孩子们能理解自己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一辈子。也希望父母早点放手,让孩子们自我独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