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也是我的故事
这几天看了几本书,如《孔子如来》、《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引发中层和老师思考的50个问题》,还有正在看的《名校长谈教育》。一同事给我归类说,你看的多是工具书,另一同事和校长“褒奖”我说,陶校的朋友圈只见工作,唯独不见她自己。李校长叹一声:你们不知道,其实几年前陶校写过很长的小说呢,现在太忙了啊,也不见她的续集了。 那一刻眼睛忽然有些发涩,讪讪地转移了话题。
想曾经来师大附校有意气风发实现价值的原因,私心里也有换一所学校可以轻松一些 的想法,可是等到了才知道师大附校百废待兴,属于自己的时间几乎被压榨殆尽。为了节约有限的时间来陪陪孩子,重新装修了厨房只为安装一个节约点时间的洗碗机,一向崇尚劳动就是锻炼身体的我,也不得不约请钟点工。记得创校之初第一次和师大附中联席会上,有一位女教师曾经问在座的同仁:女教师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矛盾。没有人能回答出来,即便有建议,我想也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罢了。像我们这样的年纪,父母年迈、孩子尚小,兄弟姐妹又都不在身边,困境尴尬只有自己知道。
有次和我妈说,等我忙完了这阵,轻松了我就可以......我妈一针见血:你就没有忙完说法,谁信你这样的话。末了,又说:你忙就和妈说,妈来接孩子,学校那么多学生那么多老师你不能辜负人家把教学搞砸了。我嘟噜:我不是一把手,且学校又不是我一个领导。我妈撇撇嘴:你的性格,我还不知道。好吧,知子莫如母,再多的辩解都如同小孩子吹大的肥皂泡,管你如何的五彩斑斓,点开了只有泄气的份。
有天我们的一位部门领导估计实在太累了,和我抱怨:我干不下去了,累就不说,还有老师误解我。我问她:你有一边哭一边抹泪,抹完泪继续干的经历吗?她说没有。我说那你还不能在我这抱怨,等有那一天你在来和我诉说委屈。“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山高,却一处有一处的风景。
开学开教研组长会,我问组长们:你们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基本清一色的回答:孩子健康快乐。王主任最后说:我希望孩子健康,但也希望他们健康同时努力变得优秀。有组长微微点头。我说,其实王主任说出了在座的每一位组长的心声。健康是老母鸡都知道的事,如果我们的希望仅仅就这些,我们的孩子现在大可在家吃睡躺平,哪里还需要我们天天风里来雨里去的接送孩子上放学,鸡飞狗跳的督促孩子学习呢?组长们笑着点头。既然我们如此希望自己的孩子,那我们的父母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二十年前我们的父母话题里会隐隐的夸耀自己,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父母逢人最喜欢的话题就是夸耀自己的孩子吧?我们都需要努力成为父母希望看到的那个孩子。凭什么我们只做父母,不好好做父母的孩子。
那么,工具书也好,朋友圈也罢,都得继续认真书写师大附校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