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树职场科普

【职业解析】策展人:你看的展览都出自他手

2017-09-28  本文已影响9人  有树职场

想当旅行定制师,需要读什么专业?为一生推的爱豆做造型是怎样一种体验?在顶级美术馆和画廊上班到底爽不爽?如何成为网红漫画家?这些“酷职业”,或许并没那么遥不可及。每周一位从业者,为你说透“酷职业”的体验与秘辛。本期分享者是策展人曹茂超。今年5月,曹茂超在798白盒子艺术馆策划群展《出类》,在业内取得不错的反响。

曹茂超

策展人

798白盒子艺术馆副馆长

“行业一定会壮大,但只能慢慢来。”

2010年,策展人曹茂超大学毕业,来到北京。

他就读于东北一所美术院校。就在他入学那年,学校开辟了一个新的工作室,名称是“美术馆管理工作室”,打算为艺术机构输送管理人才。

在国外,策展是一个专门的学科。不过在国内,这个学科的认知度还很低。即使是现在,智联、猎聘等主流招聘网站上,还几乎完全看不到策展助理或策展人的职位。

七八年前的情况更不必说,在艺术机构求职屡次碰壁后,曹茂超进入一家艺术媒体,当了编辑。

曹茂超策划的展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这并不是最传统的入行路径。

策展人分为机构策展人与独立策展人。顾名思义,机构策展人受雇于机构,能够按月出粮;独立策展人则多半“比较穷”,除非名头特别响、学术地位高,才能策展邀约不断,有徐徐挑选的余地。

抛开纯商业性质的画廊,美术馆、偏向研究的机构和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的画廊都拥有自己的展览部,负责艺术展览的策划和执行。

新人入行,多半是从策展助理做起——策展助理可以是展览部的一个职位,亦可以是大策展人的私人助理,负责联系艺术家、制作画册等种种琐事。

策展助理是一个可以逐步积累资源和经验的岗位。在不断丰富自身后,行业敏感也当有所提高。艺术行业本身还属小众,晋升机制并非那么规范,一般来说,策展助理“通过跳槽”把握住职业机会,便有机会成为独当一面的策展人了。

曹茂超策划的展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在媒体干了两年编辑,曹茂超认识不少艺术圈的朋友。后来,朋友引荐他进入艺术机构任职,曹茂超来到白盒子的展览部。

白盒子的晋升机制相对明晰。现在,曹茂超成为副馆长,主持展览部工作。

今年5月,白盒子的青年艺术家群展《出类——穿行焦虑的年代》由曹茂超策划。展览方案是他在一年前提交给馆长的。专业艺术机构的展览排期一般都很满,提前一年、甚至更久确定,是通行的做法。

策展人提交的展览方案中,会囊括展览主题、拟邀请的艺术家,还有最重要的问题——钱。印制画册等物料是大头,一般最少也需要两三万,四五万比较常规。作品的运输、布置都需要费用;若要邀请外地艺术家参与开幕,他们的差旅就是另一笔支出;开幕晚宴自然也是必不可少。

机构策展人相对不必那么操心钱。只要上级能够批准,经费不会成为问题。

而对于独立策展人而言,如果机构本身拿不出太多预算,则“如何找到钱”无疑就变成了一件麻烦事。

曹茂超策划的展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有的机构就说:我请老师您来给我策个展,但只给老师付薪水,展览经费您自己找。”曹茂超半开玩笑地对有小树说,“考验策展人的时刻到了。”

为小机构策展的策展人,可能需要苦哈哈地去找企业、机构、藏家、各类出资人“拉赞助”。不过,如果是被美术馆邀请策展,钱则可能自己找上门来。

“可能几个画廊凑凑钱,就把自己的艺术家运作进美术馆里了。艺术家以后身价看涨,画当然更加好卖。”

在艺术行业“鄙视链”上,美术馆比画廊为高。在曹茂超眼中,这连行业潜规则都算不上。

曹茂超策划的展览。(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当然,策展人职位的最核心的要求,一定并非“长袖善舞”。

学术水平自然是一道硬门槛。策展人需要撰写策展文章——并非是进入展厅后、印在墙上的那一百几十字,而是以数千字篇幅,系统阐释展览提出了怎样的问题,涵盖哪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它们彼此间关系等等全部思路。文章会收录进画册,作为学术资料存留。

但这只是一方面。在有小树采访过程中,曹茂超反复强调了“敏感”这个词。

在语境中,“敏感”的含义,大抵可阐释为基于对艺术创作、研究规律,艺术行业状态的深入了解基础上,通过自身阅读、思考与和人交流,从而准确“发现问题”的能力。

“策展就是发现问题。”曹茂超举出2017年5月他在白盒子策的群展为例,“近年来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一点都不青年,而是太过媚俗、太过暧昧、太过小清新。我用我的策展来提出这个问题。不是解决它,也没法解决它,是把它放在台面上,大家一起来探讨。”

他将这个展览命名为《出类》。

“出类”会令人们联想到“出类拔萃”,但这可能并非策展人的本意。不过有一点确凿无疑:曹茂超想做一个“牛逼的展览”。

点击上图,直达他的语音分享

大学期间,曹茂超和同学们经常一起来到北京。“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嘛,最先锋的东西都在这里。”

“那时候一个艺术家也不认识。回去跟同学说,哇,我蹭吃了一个晚宴,吃了什么什么;一个展览开幕,请了新裤子乐队;我见到徐冰,大艺术家;我看到谁谁谁展览,好奇葩,好漂亮,好牛,拿着我30万像素的手机给作品拍照。十年后,我谁谁谁认识了,是朋友。这个感觉是很有意思的。”

学校里一些老师在宋庄有工作室,大家一起去了宋庄美术馆。动辄拍出一亿几千万的当代艺术家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作品都挂在展厅墙上。

曹茂超和同学们看着这些画,感觉好像看张大千、齐白石的画。“都觉得,哇,这是原作!但又觉得,唉,应该是这样吗?你又不能说不,觉得都是牛牛的人,带着崇敬的心情去看。”

曹茂超还来到了798艺术区。当时的798还不算旅游景区,地价相对廉宜。然而随着时日推移,商业气息似乎日渐浓厚。

高昂的租金是最为显著的指标:“现在798一年有几十家机构运营不下去,大画廊小画廊都有。非常简单的道理:今年我卖了100万,租金80万,还能平本;明年卖80万,亏了。亏个两三年,就亏不下去了。只能走了,去草场地、环铁或者其他便宜的地方。”

曹茂超工作的机构,白盒子艺术馆。(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坐落在798的艺术机构,总在200家以上。因此,一年更新10%,或许还属正常范畴。

不过,除了高昂的地租,艺术市场近年来的低谷无疑倍增了机构运营的压力。

曹茂超记得,他在本科期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如火如荼。他将之形容为“只要会画画,画就能卖高价”;藏家收藏意愿高涨,国内外拍卖行的拍品更是天价频出。校长在开学演说中反复强调,“新的艺术机构如雨后春笋,未来将需要更多专业的美术馆管理人才……”

对于艺术市场未来的走向,曹茂超十分乐观。在他看来,股票房产艺术品,都是重要的经济指标;单纯从投资的角度看,也正因为市场的起起落落,艺术品才更具收藏价值。

但他同时承认,艺术终归不能属于最大多数人。当代艺术的使命也是它的限制:“就像一个社会,不可能全部是好人。一旦我们突然觉得,最近社会上好人特别多,那一定相对的坏人也特别多。好人一定是少数,这是一样的道理。”

展览中,艺术家童昆鸟的作品。(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策展人:你看的展览都出自他手》语音专题内容:

一场展览从无到有,策展人在其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您如何向不了解艺术行业的亲友介绍您的日常工作内容?

策展人一般是什么专业出身?有哪几种入行路径?

业内如何评价一位策展人的水平高低?

策展人的薪酬处在怎样的水平?

是否有(出国)差旅机会?

......

有树是一个职场科普平台正在努力帮职场新人发现更适合自己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