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信念+潜意识
【我的收获】
1,信念
是一种形式,通俗点说就是观点、观念。
信念是脚本的一种逻辑的思维信息的储存。有些脚本并不适用,但是,信念被牢牢的储存起来了。
比如:这会让你上台演讲,你会有什么样的信念呢?
“讲不好”、“被批评、被贬低”、“自己不够好”的信念⇒导致紧张
信念会僵化自己的状态。
我们会努力用信念来约束自己⇒自己无法成功。
2,无助、无望、无资格/无价值感
这三种信念来源于早年的成长经历,让我们失去成年人的内心力量和创造力。
①当发生失去/被理解/面对冲突/父母吵架/脆弱/挑剔⇒不完美/没有钱的时候,我会感到无助。
②当发生脆弱的时候,我会感觉无望。
③当发生快乐的时候,我会感觉无资格。(无价值感/不配得感)
因为父母不开心,不快乐,我没有资格快乐。
我记得很清楚,初中的时候,一个女同学的父亲去世了,我的意识中,他是只允许哭的,不应该笑的。但是,在他父亲去世一段时间,有一次上课期间,我看到他开心的笑了,我在想你怎么可以笑呢?
现在想想很幼稚,父母去世,确实是一件伤心的事情,但是,并不等于这辈子都不应该开心呀。
他应该开心,应该好好过自己的人生。
只有允许愤怒了,才会艺术的表达愤怒。
孩子会牺牲自己的快乐,努力让爱的人快乐。
这一点真的是,我会为了让妈妈开心,说一些顺着他的话,他想说却没有说出来的话。
孩子爱父母不比父母少,且具有牺牲精神,孩子会牺牲未来几十年的快乐。
我记得樊登老师的答疑环节,有一个女孩的父母都去世了,但是,依然被父母都潜意识控制,总是以父母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自己活的特别拧巴。
孩子没有被理解,没有资格表达需要?
但是,只有孩子清晰表达了,才能得到他想要的爱。
很多女性在亲密关系中,都不会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希望对方懂自己。但是,大部分男性是没办法猜出你的需求的。所以,需要学会精准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也是在亲密关系中,走了几年的弯路。期待我什么都不说,对方就可以懂我,给我想要的爱,可是,他偏偏什么都不知道。
这一年多来,学习调整,状态好多了。我会清晰的告诉他我要什么,这个时候,他大多也会给予我想要的。
低价值感:自我价值低、不自信
案例一:
一位很优秀的女性,靠自己努力全款买了奔驰车,但是,他不敢开回家,开回家了,停了好几天,才开的。但是,内心一直很纠结,结果,没几天车被撞了。好了,这下心满意足了。第二辆车也是同样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女性朋友深深的不配得感,那么好的、那么贵的车,他不配拥有这么美好的东西。所以,他的潜意识中,一直创造不完美。一直到把这个车撞了,他才感觉,嗯,这样就符合我了。
他一直在创造不完美。
小孩子的心灵是不够成熟的,这些被安装进去了。
小时候,10块钱零花钱就够了,长大了,还是10块钱,但是,肯定满足不了他。
这个我理解有点像“习得性无助”。
接下来,我们转换一下:
改写自我局限的脚本
我有资格享受物质。
我有能力享受物质。
我的爸爸允许我享受物质。
我的妈妈允许我享受物质。
当这样转换的时候,第一次表达到时候,只说了“我有资格享受物质,我有能力享受物质”,说不下去了,然后说“我的爸爸不允许我享受物质”。他的潜意识是爸爸妈妈没有享受到,我没有资格享受。
现在换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
我原来爱阿爸妈妈的方式是让自己和他们一样,现在我可以换一种方式爱爸爸,让他们的女儿活的更好,更幸福。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爸爸的爱。
说完后,立马感觉压力小了,负罪感小了。
同样是爱,有盲目的爱,牺牲掉生活中的部分。对于匮乏的物质来说,增加了匮乏。
所以,我允许自己用自己生活的更好的方式去爱他们。
如果阿爸妈妈自己不享受物质生活,却让孩子去享受,对孩子来说,即是滋养,又是沉重的负担,那么,孩子也学会了用这种牺牲自己的方式生活。但是,我们不需要牺牲自己。
这个时候,他回忆到,小时候,爸爸是很爱他的。
①爸爸那个时候工资300-400块钱,但是,会花200块钱给他配眼镜。
②妈妈那时候都是买几十块钱的衣服,但是,都给他买100多的衣服。
到这里,重新回到上面去表达:
我有资格享受物质,我有能力享受物质,我的爸爸允许我享受物质,我的妈妈允许我享受物质,当他一遍遍重复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能量越来越强。他自己也说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
案例二:
我小时候压力很大,因为大姐初中毕业,外出打工,二姐小学毕业外出打工,只有我自己上学,父母有好吃的会给我留着,但是,我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这种爱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有些时候,我都想还不如不给我吃这些好吃的。满足了我的嘴,却让我的内心备受煎熬。
案例三:
有一个来访者,他在允许自己有资格做自己事情的时候,会有情绪,感受到嗓子疼。
这个嗓子代表做自己,为自己表达。
情绪本身不是问题,是能量。
如果你的身体有反应,你可以穿越过去的力量,如果这一步跨过去了,以后就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3,很多人想让自己完美,前提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追求完美,意味着只能笑。
我们把完美换成完整/卓越/精益求精。
完整意味着哭过、爱过、笑过。
卓越、精益求精则意味着我可以更好。
有人会感觉我老公应该为我的幸福负责。会发生冲突。信念的冲突。
4,认知疗法:丰富、扩大当事人对问题的认知。
很多人来找咨询师,我们解决的不是当事人的问题,而是看法,丰富了他的认知。
案例:
有一个主持人,年收入四五十万,但是,一直都是月光族。
他小时候是爷爷带大的,爷爷喜欢讲故事,他的爷爷的父亲是财力雄厚,到了爷爷这里被败掉了,后来到了新中国成立。那些有钱的都被充公了,而他们这种会被奖励。
把他的潜意识当中就会认为有钱这件事不好,所以他赚了钱就会立马花掉。不是自己手里不能有钱。你看他爷爷没有钱还会被奖励。这就是他的潜意识。
有些孩子认为妈妈不爱他,那妈妈不爱他这个也是事实,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认同了妈妈不爱他。
5,如何改编故事:
想要改编故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松动信念。
案例:
有一个来访者,他的妈妈特别喜欢挑剔她。
如果相信,我可以指责妈妈。
如果不相信,就失去了指责的权利。
一旦认同了,就很难改变,这时候需要编剧换个角度。
案例:
有一个来访者,他说自己是漂泊的人。他小时候一直转学的状态,他在任何学校都没有朋友,每到一个学校,他的妈妈都会领他去旁边的餐馆跟老板说,如果我们回不来就让他来这里吃饭。
他感受不到爱。
这个时候转化角度是什么呢?
“从小就走遍了这么多地方”
“妈妈每次都是先把它安顿好,他很重要”
“你从小就可以下馆子,还可以签单,在那个年代,谁有这个待遇呀”
听完这些,他就嘿嘿哒笑了。
但是,笑着笑着又哭了,为啥哭了呀?
“我那时候只点一个菜。”哈哈。。。
角度一转换,问题立马就不是问题了。
认同了负面,负面转化到正面,也同样有力量。
案例:
有个来学习的,是让公公帮他带孩子出来的,老公也不在家。
这个如何转换呢?
“你有三个孩子,都能出来上课。”带给孩子力量,在这个拼妈的年代,太棒了。
“对孩子来说,可以锻炼独立的能力”
“公公与孩子有了链接的机会”
“创造了爷四个在一起的机会。”
认知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感觉就不一样了,你是你人生的编剧。
4,潜意识:
意识:是被训练出来的,是理性的
潜意识:感性,是代表情感、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
集体潜意识(无意识):灵性,人类共性的部分
情绪情感障碍:心先生病了,身体在生病。
情绪没能发泄出来,时间久了,会容易得各种疾病。
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生病,是因为孩子单纯,稍微压抑,就会生病。
成年人压抑好久才会生病,会身体崩溃。
很多长期不得病的人,一得病,就得大病。
这个真的是,我婆婆就是这样,平时感觉也没事,但是,突然间就得了脑梗塞,其实,并不是突然得的。而是,他不太喜欢说话,不太会表达,情绪长时间得不到释放,身体承受不了了。
我们学习心理学,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和谐。
身心一致,吸引想要舒服的人在一起。
【我可以这样用】
1,学会表达,增加自己的价值感。
2,我有资格得到爱,好好爱自己。
3,学会释放情绪,察觉自己的潜意识。
4,创造人生更加有力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