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

2017-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昭轻歌

#每天一千字#7月10日,DAY.25打卡。今日感受:两年前开始的计划,一直没有放弃的目标,现在越来越近啦!

柴烧现场

多年以前,我由于长期疲劳工作精力透支,身体及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想到漫漫人生路,还有不短的距离要走,心里就想着怎样让位于贤,给自己给他人机会,为未来做打算……

想到了就马上行动,我是行动派!

先是有计划的在公司将多年培养的骨干升级。

我有时候觉得,上天的安排真不是人力能够比拟的。这几年我有意无意摔打磨练的几位重量级干部,在我心生退意时,给他们所分管的职能一一闭环,结果在16年测评中,数据竟然好过往年,几乎没有瑕疵的超额完成了目标。

受到鼓励,今年我继续推行业务职能闭环对结果负责的计划。这个月,我连续布置调整了几个重要的人事局,把最后的研发也开始对外交出了,计划到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退到后台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全局,自己后悔没有早十年开始这个计划。嗯,自己告诉自己,现在也不晚……

我经常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说自己做了二十多年企业,除了工作,生活常识基本能力都缺失了!多亏在英企工作的老公也是个企业人,我俩谁都不嫌弃谁。所以,我俩商量好了,我先开始学习,从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

柴烧器物

上个月,有朋友在景德镇与几个大师工作室合作,做了一个柴烧器物的押窑活动,我参与了一下,好玩极了,紧张刺激!

柴烧杯

(琉云无双-柴烧押窑活动)

——审美,是天赋,是修养,更是一种态度。

“自然落灰釉 天意赐火痕”

“柴烧,燃木为火,窑内兼具氧化还原气氛,根据胎土选择配置,窑炉构造,把桩师傅控制烧窑手法,会产生侵蚀肌理,落灰成釉,火冲留痕等效果。”

“柴烧之美,是侘寂之美。人们对落灰,火痕随机生成的视觉美的追求慢慢变成了,人对窑火的对话,与天气,泥土,乃至自然世界的对话。面对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柴烧器,何尝又不是与自己的对话。侘寂,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

柴烧器物

一般每窑柴烧会产出10%的极品(受火,灰,气氛影响强烈,釉面色彩绚丽),30%的优品(作品局部釉面丰富且变化精彩),40%的良品(有明显落灰或火痕,品相完整),20%的次品(出现落渣,粘底,变形等问题)

这次押窑活动,老师一共提供6款杯型供大家选择。

因为大家选择杯子的数量不一,对于选择数量少的朋友,老师会有意避开一类高风险窑。

三个等位窑的区别如下:

一类窑位:受落灰,火冲等气氛影响最为强烈,但是成品率最低。

二类窑位:受落灰,火冲等气氛次于一类窑位,成品率居中。

三类窑位:受落灰,火冲气氛次于一,二类窑位,成品率最高。

选完窑位,老师说:

“我们集体祈祷天气晴朗,但是气压闷热吧!”

柴烧杯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的“瑕”,现在成了它最独特的地方。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陶瓷都是以洁净整齐为佳的。而柴烧出的作品往往是平和、自然的,可以很好地烘托出宁静雅致的氛围。日本陶瓷久负盛名的信乐烧、志野烧等都是柴烧的代表门类。

落灰与火痕是柴烧最独特的地方。是可遇不可求的。

做胚胎 胚胎

在装窑的时候,制作者会谨慎地设想希望带到的效果。例如将希望产生窑变的器物放在相对靠前的地方,把希望有垂釉的器物放在靠后,接近火舌尾部的地方等。

陶瓷行业里流行一句话叫“非大师,不柴烧”,从侧面反映出陶瓷艺人对于柴烧技艺的敬畏。目前中国大陆乃至台湾地区能烧出柴烧精品的人屈指可数。种种客观因素决定了柴烧陶艺与生俱来的难度。

押品出窑

柴烧作品成败取决于陶艺家对火的把控,可以说,没有两年以上经验的艺术家是烧不出优秀作品的。

期盼已久的烧窑在老师们的辛苦坚守下终于完成了,我的一个好朋友押到了两个极品,他放在一类窑里的两个杯子居然都成了!难怪老师一开窑就大呼小叫的说:锋!你太幸运了!

我的四个杯子全都是80分!我也满意了!

虽然原计划想去景德镇亲自参与烧窑活动,可惜因为种种事情未能成行,期待下一次的押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