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海拾贝——人物人物读书

中国文人的儒雅——悼念傅雷夫妇逝世五十一周年

2017-09-06  本文已影响49人  木不周

中国几千年文明,出现了无数的文人大家,可若是论起近现代,最让我敬佩的,非傅雷夫妇莫属了。傅雷夫妇算得上是中国文人中的贵族,性格中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那份儒雅与谦和。

傅雷夫妇1966年9月3日凌晨在上海家中上吊自杀,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据闻,死前夫妇专门在凳子下铺了一层棉被,怕踢倒凳子时发出声响。既是决心赴死不愿被人发现施救,也不想打扰到别人的睡眠。如此温柔,如此儒雅的文人,怕是当今世上再也遇不到。

真正的雅士,就算诀别这个世界,也不愿给别人添一丝烦扰。

文人大多是有些毛病的,也叫怪癖。比如南朝的顾恺之,有极强的洁癖,自家的厕所比现在的冲水马桶还干净。这更显得傅雷夫妇品质的难能可贵。即便是季老,也未能顾及家庭与儿子决裂,去世之后还引来十数年的遗产纠纷。

读《傅雷家书》的时候,还是小学。那时候觉得枯燥无味,后来年纪大了一点,读《曾国藩家书》,倒是觉得自己看懂一些。如今再翻开怒安和朱梅馥的《傅雷家书》,想到如今自己也算离家在外,顿觉文章的字里行间都看得到父母的影子。

作为翻译家,傅雷翻译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约翰·克利斯朵夫》以及《幸福之路》都曾是我手边的读物。傅雷翻译的水平极高,他翻译的著作后人少有人再去翻译。其一生致力于翻译工作,对翻译水平要求严格,杨绛先生回忆,1954年傅雷缺席北京翻译工作会议,书面指出许多谬误例句,为此被同行指责其狂傲,气的一位老翻译家大哭。有一次杨绛翻译了一片很短的散文,受到傅雷的夸赞,杨绛表示谦虚,傅雷忍耐了一分钟,冷着脸对杨绛说,“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中国古代是有大名士的。比如说七岁让梨的孔融;比如说晚清民国时期,康有为的弟子罗瘿公;比如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文革期间,国学大师梁漱溟在批林批孔大会上被逼表态,梁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演讲,他直言“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为此遭受了多年的批判,到了1974年批判告一段落,梁漱溟在一段采访中谈及遭受批判的感想,梁语出惊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清朝有个老进士上吊自杀,听闻自缢可能会大小便失禁。于是老进士仔仔细细扎好了裤腿才悬了梁,不给别人添一丝麻烦,走也走的体面。傅雷的夫人朱梅馥自尽当日,就曾对保姆周菊娣吩咐道:“菊娣,衣物箱柜都被查封了,我没有替换的衣服,麻烦你到老周(熙良)家给我借身干净的来”。

自杀前,傅雷留下了遗书,将所有存款赠予保姆周菊娣,作为她失去工作后的生活费。信中写道“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此外,一个信封里还专门装了53.50元,写明是他们夫妻的火葬费。中国文人名士的风骨和气节,再无需多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气节和精神,往往是通过一个典型的群体来体现。在英国有绅士精神,在欧洲有骑士精神。这精神若是没了,这文化也就断了。中国的文化可能还在,但是微乎其微了。读书时候,我们经常开玩笑似的在一起吹牛,将来要去清华北大,要去哈佛,我也做过梦,因为我一直觉得中国文化若是还能寻到一丝踪迹,那非清华与北大了,那时候季老还活着,后来梦没做成,季老也已经不在了。

我父母是读过书的,在家母亲对我们这些子女管教甚严。母亲教导我们很重要的一条规矩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去亲戚家往往自己把鱼肉都带上,自己也会下厨去做,晚上极少留宿。另一条规矩就是就是绝不能欠别人钱不还。这让我想到苏格拉底,被处死前狱卒询问他有什么遗言,苏格拉底想了想,他还欠邻居一只鸡,生活比较拮据,一直没还上,他让狱卒转告他的家人一定替他把邻居的鸡还了,狱卒又问“有别的事情吗?”"没有了,就这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我的为人。"

若是能早出生一个世纪,社会虽然风雨飘摇,但是我想看看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