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特辑谈天说地芳草集

打疫苗引起的思考——

2021-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清荷2004jiu

最近国内疫情又有些反弹,国外从来就没好过,就像飙车一样你超我赶。更让人无奈的是,病毒还不断进化或异化,全球抗疫前景黯淡。好在疫苗的应运而生,给濒于崩溃的人们带来了些希望。

说起打疫苗来话可能多些,国外大多数国家一针难求,而且还要花一笔不小的银子。而中国虽然人口众多,却不用花一分钱,而且是政府命令打,动员打,或求着打,甚至有些还倒贴钱……为此,政府可谓“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最近由于国内疫情的突变,疫苗接种的情况好多了,主动打了,排队也去打了,真是有些无语。

八十八岁的父亲主动去打了疫苗,而后反应颇大,两个多月症状仍未完全消退,我一直不厌其烦地开导他,正确认识疫苗的作用。

对疫苗持不肯定态度的人很多,其实按常理来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利就有弊,何况如此猖獗的新冠病毒的疫苗的毒副作用,可想而知,但俗话说“两权其害取其轻”。有些人会说,为什么倒霉的必须是我呀?是的,为什么倒霉的必须是别人呀?一直以来,人们对医药功能的认识都处于理想化绝对化的状态,因而衍生出许多本可以避免的医患矛盾。

为什么人们对医药会有如此高的期望呢?原因很多,首先在人命面前,感情总会轻而易举地战胜理智,因为我们都是凡胎肉体。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经济原因、传统观念等,都影响了人们的认识。但我以为主要原因是对医学科学认知的局限性。任何科学手段都有其局限性,会鞭长莫及,医学表现得更为直接,因为它更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上最复杂的可能不是宇宙而是人体,而且每个个体又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繁复性是不可预估的。所以接种新冠疫苗出现的一些毒副作用的反应也是正常的,这些不是人力在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即使经过长期研究,也不会完全消除其毒副作用,临床的数据永远大于实验数据,面临强大而猛烈的病毒,目前我们只能如此,而且这也是目前所能做到的最好。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更应该理性理智,应该给医学科学以理解。

当一个人对科学缺乏最起码的认知时,往往会出现偏见或偏执行为,这就是经常出现医患关系极端化的根本原因,人们对医学的要求太理想化,已经超出了医学科学所能达到的范畴。

回顾科学的发展的进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哪一次不是在与世俗的多次质疑和反复斗争中,最后才取得胜利的?科学成果哪一个不是一辈辈科学家和仁人志士不为艰难,排除阻挠,牺牲自我,付出生命换来的?屠呦呦试验的成功是经过在自己身上无数次实验,和几十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地,默默地坚持和坚守才得来的,来之确实不易啊!

惯性思维导致人们往往厚古薄今,对新事物莫名地否定或抵制。如果没有上个世纪那些顶着压力的科学工作者引入西医的话,那么现在我们的医疗状况是不敢想象的。我很佩服近代先哲梁启超先生,他的其他成就在此恕不宏论,现就他一百多年前对西医的态度,就让我们这些晚辈汗颜。传说他的肾被西医切错了,当然至今尚未完全定论。但梁先生忍着巨大的病痛和即将英年早逝的痛苦,始终对西医是一种原谅包容扶持的态度,他从没有对西医有过怀疑,而是一如既往地在中国提倡引入西医,这就是我们的先哲。对科学的认知水平足以让百年后的我们向他鞠躬,他对医学的包容和理解让我们后来者肃然起敬。最后他献出了自己的遗体,以供医学研究。

任何事业总是需要一部分人做出牺牲的,这里包括我们的科学家,医疗工作者,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同样也需要一大批志愿者甘为人梯,为民众为科学做出牺牲。如果没有他们,那么疫苗就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以全民接种。我国的疫情得以有效控制,人们安居乐业都值得怀疑。

所以我们要崇尚科学,同时理解科学的局限性,消除愚昧,去除偏见和狭隘自私,以一种科学理性包容的态度去对待科学和医学,对待那些为我们牺牲过的人们。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