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上班这点事儿大学生世界

去或留,这是一道选择题

2017-04-04  本文已影响35人  HRwangmian

前几天参加一个活动,和企业家、政府、媒体以及大学生代表一起,围绕“武汉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的话题做头脑风暴和分享。

毕业后何去何从,对于大学生同学们来说,这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如何理性面对选择,有一个学科是天天在干这事儿,那就是经济学。

我尝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简单说说。

所谓选择,是对成本和收益的考量

成本,是因为选择而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我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生涯规划师,同时还希望成为一个娱乐圈的明星,但我只能走一条路,现在该我做选择了,如果我选择做前者,后者只能放弃,那是否做不成明星而带来的损失,就是我做生涯规划师的成本呢?那可是好多钱呐。然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能做明星的概率非常小,小到几乎为零,所以,这并不是一个选择。如果做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可能是一个选择。

同理,选择去一线城市还是留武汉,首先要有这种选择的前提。首要考虑的是,个人的能力是否能拿到一线的好工作?是否拥有学习力,可以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提升而尽快过渡到职业发展期?(职业三阶段详见前期文章《在你的职业生涯做个明白人》)如果手上并没有很好的offer,心里考虑的是“再怎样一线的机会就是多一些,多试试也不会错”,你更应该仔细想想成本的问题,因为每次新的尝试,都有新的成本。若能力没有连续的提升,成功的概率并不会因你不断的尝试而变大。



OK,你说,不论去一线发展,还是留武汉,我都有很好的机会了,我如何做选择?

答案是:对边际收益的考量,决定你的选择行为。

边际收益这个概念有些书面化,换句话说,就是“我还要投入多少,才能达到我的预期”。

首要的问题就是,你得有一个预期。

假设,你的预期是希望奋斗五年,在武汉安家落户,有房有车,有体面的工作,当然如果有迷人的伴侣,可爱的子女,和一份自己的事业那就是人生巅峰。

按武汉的实际情况,我们暂定达成上述预期总共需要300万元,考虑到可以贷款,最低额度调整到100万元。

也就是说,五年内要存到100万元。

显然,初涉职场,一年攒20万还是相对困难的。我们需要尽快加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在此便体现了。比如:

哪个行业/职业,在高速发展,可以为我提供更多的机会?

哪个行业/职业,能有相对高的门槛,以使我占据先机?

要成为某职业的优秀份子,我需要获得哪些知识,修炼哪些技能,拥有哪些才干?

某职业可能的发展方向有哪些?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

一句话,你需要知道,选择什么方向,如何做,可以在更短时间内,领先同业人,获得高的市场议价权;你需要知道,如何做,可以获得职业的深度发展,敏感捕捉到转型机遇。

管理你的预期,计算你的投入,早日获得你的边际收益。

有个同学发言,我觉得有点意思,他是这么说的:“我放弃了北京的机会回到武汉,总要有些优惠吧?比如房价、个税?”

还是拿成本的概念来说下,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好比,你想吃一个馆子,发现客满了,无奈到隔壁馆子吃饭,进门对老板说:“你们家菜没有他家好吃,你是不是该免个单或是打个折?”不好吃的馆子为了拉生意,可以做打折的活动吸引客源,但并非补贴客户的心理落差,就如同政府做福利改革,是可以吸引人才,但并非是一种补贴。这么说绝不是开脱政府的社会责任,恰恰相反,少了这种情绪化的心理,将“重点”真的都放在重点上来,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味道不好的馆子应该抓紧时间提升口味,政府应该抓紧时间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你,应该回到刚刚的问题,抓紧时间提升边际收益,建设你的生活。

这么说,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就板上钉钉不要留了,活动是不是请错了人,不好好鼓励大家留下,反而劝大家都出走。所幸成本概念不仅包含货币,心理满足程度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孝养父母、陪伴伴侣,都是人生的收益,无法完全量化,做一个彻底的理性人,是难以选择的根本。这可能是更大的一个议题,关乎人生的态度了。回头来说,若不解决优质就业机会的问题,靠优惠政策修修补补,可能无法阻止优秀人才继续外流,不管我说不说,大概是个事实,也正是政府面对“武汉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这个口号的真正挑战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