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不要把业当成神的替代品

2019-07-29  本文已影响0人  oVoVo万事屋

众生的自性,本来清净,这就是为何我们称之为佛性。虽然烦恼看起来显而易见,貌似根深蒂固,看似第二本性,但烦恼从来不是我们的第二本性。烦恼如同浮云,是外来的,并不真正是你的一部分。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佛教中,我们总是得到这样的结论:这些烦恼和染污是暂时的。我们看向灰色多云的天空时,可能称之为多云的天空,但是它并非真正是多云的天空——云从来不是天空,云是暂时的或外来的。

接下来的部分对我们理解“业”非常重要。由于烦恼是暂时的,所谓的业或行为就如同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很多人几乎把业当成了神的替代品,他们以为业就像是会给你奖惩、决定你命运的某人,但是佛教中讲的业从来不是那样。实际上,业就如同一场梦:在梦中你能体验各种销魂的狂喜,但是无论你多么急促喘息并大汗淋漓,都只是一场梦而已。

当我们说“这只是一场梦”时,有时会带着轻蔑的言下之意,因为它不是真实的。但是这样也不行,因为如果你对梦中的大象陷入热恋,就会在梦中经历遇见大象的狂喜和失去大象的悲伤,以及最终因为不再拥有大象而产生的痛苦,这就是业起作用的方式。

这一偈是对佛法的一个重要总结,烦恼是暂时的,所以业就如同一场梦,因此作为烦恼和业之果的诸蕴就如同海市蜃楼。它们确实如同海市蜃楼,你越靠近它们,它们就变得越徒劳无益,越不具实质。我们如此努力地靠近大象,但即使是有订婚、交换戒指、一场婚礼之类的一切,大象仍然是海市蜃楼,仍然是幻觉一场。

为了强调这点,于是佛在较早转动法轮之时,教导了空性。例如在《般若经》中,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及“一切皆如幻如梦”等等。之后,为了去除五种障碍或过患,在三转法轮之时,佛又教导了佛性。

接下来是听闻佛性的利益。我们听到佛性教法时,会体验到对法道的欢喜热忱,因为我们知道证悟是可能的。就连一只狗都值得我们礼敬,因为狗也有佛性。无论你的内心有多少情绪或烦恼正在爆发,你知道它们可以被去除,这就是智慧。同时你会知道,自己具有佛的一切功德,亦即本初智慧。

所以现在你听到、读到或看到令人赞叹的佛之功德时,你不会把这些功德当作与自己有别,觉得“那是他们,我不一样。”你不会这么想,因为你知道自己具有佛的一切功德——下至佛每一绺头发的功德,你都拥有。没有什么值得嫉妒或觊觎的,因为你已经拥有一切。而且当你知道人人都有佛性时,慈心将会增长。仅仅空性是不能让你做到这些的,明白吗?

知道自己具有这些伟大的功德有什么作用?如果你有信心,那么恶业——字面意义就是“说不出口的恶行” ——将无法轻易征服你。你成为与恶业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而陌生人具有某种尊严。作为陌生人,其他人就没有管道接近你,他们无法前来,无法在你身旁感到自在,因为你是勇敢无畏的。

知道自己具有佛性的第二个作用是你就不会蔑视那些贫困者,认为他们比你低劣。你既不会傲慢,也不会因为见到具有大证量的圣者而感觉自卑。你没有理由自惭形秽,因为圣者具有的一切,你都具备。与释迦牟尼佛或千佛中的任何一佛相较,你拥有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基本上,因为佛性,于是你不再怀有优胜劣败的情结。

恶业生起时,你会知道它们并不真实存在;好事发生时,例如生起证悟功德的细微征兆,你也不会觉得兴奋,因为你知道自己原本就拥有这些;还有会生起慈心,具持这些之后,你将会迅速获得证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