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故事旅行·在路上旅行日记

南方人到北方03:闯入“网红”地,从雪谷到雪乡

2018-01-23  本文已影响64人  Tley_ban

在本集开始,将在末尾奉上旅程中的纯视频彩蛋!注意划重点——不是PPT!不是PPT!不是PPT!!!

还记得以前做视频,总会有人吐槽PPT。也在不断的开始让旅程的内容有更多的视频记录,毕竟在N+1年以后(说不定就是明年)。脑海里没有那么多画面感了,那就用视频来呈现画面。

——666666,玩是你会玩。

01

雪乡红了,雪谷也要蹭

长线出行少不了车程,出门浪过这种环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行程中总会有漫长的去程,还有漫长的返程。行程若是并不那么顺道,甚至还会有更多的——行车日。

不知怎么的从17年起许多长线项目中都出现了——小火车,少时放一节车头,多时还会有后面一两节车厢,供出行的游客拍照。这些上世纪常用的交通、货运工具,看来对新一代确实会是“宝”。绿皮成宝,煤车更是宝,还有很多人见都没见过的窄轨火车。

说到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巴伐利亚酒神”,就是那个写《老火车的漫游时光》的那个大叔。也是和旅途有关,无意间在一个旅途中相识朋友的婚礼上,碰到这个给自己微博名起“酒神”的人物。当然结果是,那晚被我们干趴下了。第二天睁眼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床上的,也不会记得怎么抱着人滚下地铁台阶的。旅行中,总会遇到很多人和“奇葩”。

我为什么是国宝,这张图看出来了吧!

雪谷的感觉其实还算比较安静,不至于那种开了门外面就跟菜场一样人来人往。这种感觉还记得在丽江的大研古城有,在成都的宽窄巷子有。不过要说不安静的,那该属于客栈里的隔壁团了... ...操着一口别人都听不懂的方言,可我... ...听得懂。这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XX人说鬼话”的由来,说的就是我们。还有传言抗战时,方言成了谍战通信的语言。

没多少人的雪谷,我们去玩雪圈。在这里的雪圈至少不需要排队,是当地村民用沙包从山坡上截出一条条雪道。也是被我这种腿长的人,不断蹭几下蹭出来它本身沙袋的绿色。

没人排队,那就撒欢了玩。当然我又“被成了”摄像师,“滑坡”的过程不断给姑娘们录小视频。发现滑雪圈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减肥,那么就选一个气不是非常慢的雪圈。让她上去滑下来,保准滑到半路会“停车”。然后,补刀的时刻开始了。

雪谷

02

雪谷,全名东升雪谷。是徒步进入雪乡的一条线路,也算是雪乡这个已被划为要门票的“景区”的入口。因此,如果你想要徒步进学想的话,基本上都要在这里住一宿。旅游的套路总是带动,只要沾边就有的富。

在这儿的晚上还有团队固定的包饺子活动,这其实是我刚看到嗨皮士项目时就有看到的视频画面。回想以前来自天南地北的小伙伴,包出各种不同的饺子画面总是搞笑,一下子就上升到南北差异的高度。

包饺子

脑子里又一下子出现和饺子有关的故事,当然不是和“嫂子”有关。其实我在现场的时候,脑子里面已经“污”到了这污点。就如领队说的,东北另一个特色就是黄段子。和一群相同的年轻人,生活了十几天里那顿从擀饺子皮,到和饺子馅的“巨大”工程。

当然如果,你们已经被“嫂子”这个点洗脑,我也没办法。这次的包饺子,至少没有包成“馄饨”的。当然你也可以看出各种不同的包法,都来自于什么地方。我印象中最深的包饺子技术,就是那种一捏成型,而且还很大的。长得像金元宝,总感觉就是南方的饺子。

五花八门

03

东北旅行的民俗文化其实很多,这也是特色之一,从感觉上来说也并不非常像西南线那样,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昨晚的民俗服饰,我还是省略一万字,毕竟身边都是姑娘,太“放得开”不好。

次日清晨,朦胧睡眼赶着出发。出门又是个新的当地特色民俗——马拉车,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色工具的原因。拉车的师傅其实在不断的来回,接一波又一波的客人。民用交通工具,对于任何一群不是当地没看过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吸引的点。

我们问师傅,为什么要在上面坐一会儿,您有下去跑一段,师傅的回答更好玩——冷。每种职业都有它自身的故事和辛酸,有的是来自于职业的内容,有的是来自于市场的竞争。真正的旅行,就是会看到很多真实的场景。和这些场景从过上好日子,到挤兑、恶性竞争发生的种种事情。旅行就是在路上,看到最真实的感受。

马拉车,嘿后面的马儿,别甩鼻涕

颠到山脚,徒步其实很简单。因为雪乡的名气在,从这里徒步前往雪乡,和雪乡徒步下来的人都会有多。来往中不会出现让你一个人寂静的在一片雪海中,除非你自己要往没有脚印的“深渊”里去。

自拍没有杆 我们来自南方

南方人到北方,也总喜欢恶作剧。看着很多被雪挂满的树枝,就给它们清清雪,要记得让想和雪亲密接触的人站树下面。在有积雪,没下雪的时候,就只能靠我们自己来人工降雪。

不过要提醒的是,欠人家的总是要还的。

徒步 到顶,“打下去”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东北行也被印证。只怪来之前没做足功课,带个“屁垫”板上来。在有雪的上坡是——感觉滑,下坡那就是真滑,如果你有个“屁垫”那坐着可以滑好多节儿下来。对于我们这种没有的人,在这过程中也会自己找乐子。要么选择不断滑到滑下来,要么选择跑着“打下来”。

时不时会发生后面的小伙伴,撞上前面的两人都倒了的画面。到后来动学聪明了,直接跑着滑下来吧。最有意思的是我和领队俩高个,驾着怕滑的润盈我俩跑她来滑,结果是她开始滑了拽着我们俩一起滑了起来。

东北这就说那种除了打雪仗,还能有的其他味道。在无处不在的雪堆中,不断的找着自己能找的乐子。说到打雪仗... ...那就放一个彩蛋先吧。

女人间的——打雪仗

04

来到刚成“网红”不久的雪乡,行程中来到了真正景区的感觉。人山人海是必然,入住以后和润盈出门先逛了逛,毕竟来了总得看看有些什么。不过,逛的结果其实还是——有人。逛着繁华,价格统一的主街;看着街区延展出侧街,扩展出房车区。人是确实的多,在人山人海里我们也只能要些游客照。


游客照

入夜后,刚在“东北二人转”开始以前,再出门感受雪乡。这个感受其实很多人都见过,就是在网络中最流行的雪乡房屋照。据说谁要是动了房顶的雪和院子里的雪,当地人会跟你急,毕竟这是这个景区里的人赚钱的一大法宝。

给个冷门照

发朋友圈也被很多人问,这些是真的么。我来之前见朋友发的,其实我也觉得是假的。尤其是背景再衬托着,穿成球一样的人,跟蜡像没什么区别。到了现场看到这些画面,让人是只想静静的拍出有逼格的照片。

这张绝对像沙盘 人人都说是沙盘1 人人都说是沙盘2 你敢动上面的雪,当地人跟你急

你会问传说中的“东北二人转”,只要记住一句话,快速商业氛围下的内容很难有好东西。就像有人形容“生意人”、“商人”、“企业家”之间的差别一样,任何东西都会有正宗的和看起来有点像广场舞的。从一种表演的氛围来讲,看过效果。

排队过程都成了“二人转”的前奏,排队的游客和工作人员差点就杠上了。里面刚散场,就有其中包含“警服”的一波人开门要进场了,结果被工作人员轰了出来。几番嘴仗,情绪化的红+黄女游客(性格色彩中一种性格的表述)炸了,开始狂cei门。吃瓜群众带着几名小伙伴先朝后面推了推,吼了嗓子“开直播”。直播经济的当下,要利用好直播。比如“扶个摔倒了的老奶奶”、“救个落水的儿童”,也包括实时的新闻事件,要是像一些东南亚,非洲城市那样,一个小事件唰的一群人开直播,这才叫——公开透明。

传说中的雪乡

南方人到北方

第二集

视频特辑——Day2哈尔滨——雪谷

视频特辑——Day3雪谷——雪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