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札记

春节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场景

2020-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朴老师87

转眼到了过年时间,2020年的春节来得格外早,学生们、工人们、外地拼搏的人陆陆续续返回了各自的家乡,一场由南向北的春运大潮给家乡注入了不少的活力。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从南方城市回到这个熟悉的北方四线城市,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一方面觉得亲切,另一方面又觉得惋惜,一个城市的活力竟然只能在春节这一周内得到显现。

为啥?

年轻人回来了,有经济能力的人回来了,直接带动各个领域的消费。在众多场景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还是打车和洗澡。

打车便宜打车难

平时在这样一个四线城市,供是大于求的关系,表现为车多人少,很多司机都抢着拉活。

到了过节的时期,司机基本上停车就能拉人。很多乘客打不到车,只能选择和其他顺路的人一起拼车。司机会把近一点或是先上车的人送到位置,然后重新计费把另一个人送到位置。

在这个场景中,乘客觉得自己打的是专车,不应该让其他人上车。司机觉得车是自己的,能多接两个乘客那是最好不过,自己毕竟也能多挣一份钱。

很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年轻的乘客虽然不愿意,但是如果司机执意要拉人,也不敢多说什么。年长的乘客多数无所谓,已经能接受这种现象。

最后司机可以按照自己心情选择拉乘客,高峰时期不顺路、太近的不拉,自己不想去的地方不拉,甚至有的地方不打表只接受一口价。在大城市通过平台打车乘客,回到家里居然就变成了弱势群体。

这是一种素质和思维表现。司机都是本地人,平时很难赚钱,现在赚钱的机会来了,更要在乎眼前利益,所以会把自己放在强势一方。

那乘客不打车不就行了?

多数打车的乘客都是年轻人,有一定经济能力,况且小城市打车便宜,起步价只要6块,他们更看重时间,不愿意再选择做1元钱的公交车。

所以此消彼长,你不愿意就打不到车,你想打到车就必须接收司机的调配。

怎么说呢?

一些地方县城,互联网还触达不到,所以依然保留原始的习惯,没有受到互联网约束,也享受不到互联网的红利。

任何的改变对他们的习惯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那些能让他们生意变好,赚钱更多的平台或软件出现,才能改变人们的使用模式。

另一方面,“打车博弈”。的现象只会存在一段时间,过了春节,又会回到最初的供大于求关系,所以这种短暂的现象并不能带动一方的经济或习惯的改变。

洗澡消费越来越贵

北方人爱洗澡这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但是今年回来后,我发现“澡堂子”已经非常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洗浴”。

解释一下,“澡堂子”是由两个泡澡的池子,十几个淋浴头,两三位搓澡师傅组成只能洗澡的场所。“洗浴”是集洗澡、搓澡、休息、吃饭、足浴等综合的场所,可以吃喝玩乐。

不知不觉,北方的洗澡已经完成了换代升级。

不过说真的,洗澡的成本确实增长了太多。原来洗澡门票10元,搓澡20元,平均30元可以洗得挺好。现在门票就50,搓澡50,随随便便做做项目就能消费150以上。甚至有些套餐已经直逼一线洗浴消费金额。

为什么一个四线的城市,洗澡的成本涨得这么离谱?带着问题我洗了个澡,看到了这几个现象。

第一,洗浴抓住了人们聚会的心里

洗浴中心人是真多,大年29下午四点男浴室已经满员了,排队还有十几人,我去前台看了5、6个人结账,基本人均消费90起。问了下服务员,前台告诉我说今天一天至少接待2000人,按照人均消费90(门票+搓澡),那也有18W营收,我真是惊呆了。

年轻人是主力消费军,三五成群结伴而来,一个做项目,其他人基本上都会做项目。他们不太会在乎洗一次澡要花多少钱,更多的是通过洗澡享受朋友之间的聚会,可以聊聊天,吹吹牛逼,在洗浴休息大厅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聚会想法。

我们这一届90后已经从吃串拼酒,过渡到洗澡养生,大家更注重聚而不是吃,消费变得更理性、更实在。

第二,搓澡师傅才是最强引导运营

搓澡是聘用制,每个搓澡师傅除了基本工资外, 更多是从客户做的项目中提成,所以每个搓澡师傅都在引导客户消费。

首先他不告诉你怎么做,让你自己选。然而你不知道,你就说正常搓就可以。好了,好戏开场。

“奶搓还是盐搓都是正常搓”,我说“就奶搓好了”。师傅打开一袋奶开始奶搓。

搓澡的过程中,师傅问问我干嘛的,我说“在外地打工”。

他说“你也累了一年,奶搓再加个头部按摩,正好可以抵浴资,大过年正好放松下,来年红红火火”,我一听,可以啊,于是又来了个头部按摩。

他说“小伙子看你身上有点紧,肯定久坐累的,你看上面牌子50的全身放松项目,今天你给30,老哥给你松一松”。我一合计,也好,就做了个项目。

最后前前后后搓了1个多小时的澡。回头结账的时候,发现这一套下来竟然有130,正好是洗浴中心一个套餐的钱。无缘无故的被下了个套。

最后我才知道,正常搓是毛巾搓,只需要39元,其实我49门票+39搓澡,总计88就能完成。

顿时感到汗颜,做产品经理还不如一个师傅。人家才抓住了用户的想法。

生活中处处都是场景,适应规则的人能游刃有余,创造规则的人赚的盆满钵满,融入生活才能做个“平凡”的产品经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