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无知有三个层面
花了一千大洋,在得到上订阅了5个专栏,收获了一些感悟。今天分享一个我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无知。
在我近期的阅读体验中,“无知”是被专栏大牛们提及最多的一个概念。它熟悉又陌生,我们常常忽略它。为何它有如此大的魅力以至于被大牛们推崇,我想通过三方面来加以描述,同时,这三方面也是我理解的无知的三种类别。
探索未知的世界第一类无知:你知道的是错的
这个层面的无知很容易理解,也比较粗浅和容易被发现。我们接收错误的知识,建立错误的认知,无非来源于这三个方面:信息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任何一个阶段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我们最终接收到的知识正确与否。
比如你获取信息渠道的狭隘单一,道听途说,获取的只是事情的片面;亦或是你自身的认知偏差,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有思维局限,无法将客观的信息转化成有用的知识;还有就是反省的偏差,你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本能上有一种抗拒,存储在你大脑中的信息完全是不经过过滤和更新的。
当然,知识本身也会随着科技和人类整体的认知发展而不断更新、修正。就“谁宇宙的中心”,也经历了地心说、日心说的不断发展。对于错误认知这件事,正确的方式是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你获取的信息。科学讲究可证伪、可重复、可实验性,下次当你接受到信息时,不妨尝试问一下自己,它是正确的么?我身边有哪些是符合的?
第二类无知: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对于信息有一个盲点的说法,分为小盲点和大盲点。
小盲点指的是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列表陈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信息。身边的朋友常常会丢出一句,你好无知啊,连这个都不知道,指的就是见识短、阅历浅这个层面的无知。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体验都是可以弥补的,只要你是个积极主动、勤奋好学的人就行。
大盲点指的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在意识上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偏见、本能反应、心理活动等等。这个其实就挺可怕,这种无知我们是毫无意识的,我们也没有任何的渠道去窥视、去突破。
小盲点对我们的伤害还是比较小的,毕竟我们有掌控它的能力,主动权在我们手里;然而对于大盲点来说,我们就是真正的无知。之所以会出现大盲点这种无知,我认为有两方面,一个是领域特殊性,无法自动把知识从一种情况转化为另—种情况,我们的行为反应、思维模式和直觉取决于事物的背景,学习知识没法做到融会贯通;另一个方面是思维的局限性,大脑形成了路径依赖,每当有一个新的东西进入大脑,习惯性的用原有的思维去整理、去归类,永远在自己之前设定的框框里面中打转。
想要挑战自己的大盲点,批判性思维很重要,保持开放,不断的反思。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还有其他的可能吗?
第三类无知:自以为是
《黑天鹅》作者塔勒布说人类都有一个毛病,认为自己知道了世界的全部,并习惯性的用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来判断和衡量别人。这就是我想说的的第三类无知。
自以为是的人,自动忽略未知,不断编织理由并强加一种因果逻辑来分析事物。这种因果归因在他们的内心根深蒂固并且不断被强化。他们过分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解释一切,还能够预测未来。他们忽略客观现实,同时也听不进其他人的见解,完全是一种封闭式的主观意淫。那些动不动就喊要改变世界的人中就不乏这一类,只有当他们面对现实,被撞的头破血流之时,他们才会认真的去思考一下自己的渺小,轻叹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人都是无知的,只是程度深浅不一而已。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愿承认、不愿面对自己的无知,那才是真正的悲哀。至于如何消除无知,我想无非就两点:学习知识,更新思维方式。学习知识,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无知,更新思维方式,让自己从哪看都不无知。
不过有句话要提醒一下:学了不用等于没学,知道不做等于无知。希望你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