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24 23(阶段反思)

2024-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桃花十里铺

1.2月4号的粉笔字练习继续偏旁部首的练习为主,双人旁和竖心旁。

写好双人旁的关键在于两个撇,第一撇要写得短一些,稍平一些,第二撇要写得长一些,要撇笔。两个撇的起笔在同一垂直线上,收笔方向不一样。竖是垂露竖,不要写太长。

以前写撇的时候总是把握不住,收笔总是很快撇出去,结果又粗又虚,这次特意休息了下,还是要稳稳地写,写得时候全身心都要集中在这个笔画、这个字上面。

要写好竖心旁就要写好两个点。第一个点是垂点,写的时候稍微往左一点点,切笔时细小行笔渐粗,到最后收笔的时候饱满一些,这样变化有致,写出来的字很美观。可是,我很难写出笔画的变化,要多加练习。竖也要继续改进完善。

2.毛笔字练习有点力不从心,乱七糟八练习了一通。

右点、平撇和短撇 右点和几个字 横、竖提和竖钩

上一次练习写了一页的“永”字,作为零基础的小白,自我感觉良好,发到群里,老师的评价是:第一个“永”字和最后一个“永”字差别不大,这种练习是没有多少营养的。

老师的意思就是说我我练习了这么多遍都是无效练习。

老师是专业的,能一眼看出存在的问题,而我自己毕竟很业余,自己写得不好,还沾沾自喜,有点自信过度。

这也给我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做了跟做好是不一样的。做了一百遍一千遍没有做好,那就是白干,时间和精力是白白付出和浪费的。哪怕只是做了三五遍,每一遍都细心琢磨,一遍比一遍精进,这才是有效果的。

在练字上,我要的是什么?是效率不是速度,是质量不是数量。事实是我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追求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效率和质量。

深度反思:不仅仅是在练字方面,在其他方面我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读书方面,一本接一本的读书,可是书中的东西,有多少化为了我的血肉,并真正的为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有是有,但不是很多。很多内容依旧处于读过就忘的状态?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是有意识地把书中读到的一些方法和理论转化到自己的实践中,但也仅仅限于我认可或者一下就读懂了得部分。那些深刻的东西呢?

写作方面,虽然断断续续写了这么多年?可现在的文章跟以前的比有没有进步和提升?这真的是要打一个问号?我只是把自己想写的东西记下来,很随意。说白了就是日记,正儿八经的文章能拿出来几篇?我反思过自己的写作吗?有意识地去改进货吗?

听课方面,往往只是听完就结束了。就那这几天的听课来说,我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记录。

所以也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我是在假努力,而真正的成长进步并不多。

所以,我要感谢王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我在毛笔字练字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我有一次较深入的反思,看清自己,才能改进。

无论是练字、读书还是写作,我的速度可以适时放慢一些,给自己留出反思反馈、梳理复盘的时间。勤于反思,发现问题,逐个击破,看似慢实则快。

所以,脚步慢一些,步子问一些,常回头看看来时路走得有没有问题!

3.昨天没有阅读,听了一节课,听的是蒋军晶的《四季之美》,没有时间,只能一边做饭一边听。

《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正好上学期我上过学校的比赛课,后来又录了一遍说播课。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听名师的了,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的教学环节,有瑕疵,但整体上,我是满意的,也获得了赛课第一名。

名师的课,往往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非常巧妙的设计值得我们学习。而且,由于讲师解读教材等能力的不同,一篇课文往往会有很多种设计。我得多听多学。

蒋老师一开课,就介绍了清少纳言,尤其是这个名字的读法。经常会有老师和学生误读成“清少/纳言”,实则,“少纳言”是日本的一种官职,“清”是姓氏,所以应该读“清/少纳言”。这个知识点教参上面有,当时上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也给学生进行了强调。接下来,蒋老师讲了什么是“枕草子”,是放在枕头下随时记录想法的册子,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这一点我上课的时候有所忽略。

我突然想到在最近读的《教师阅读地图》中,魏智渊老师讲到的老师的知识体系,对语文老师而言,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属于老师的本体性知识。一个本体性知识丰厚的老师,上课就像源源活水一样给学生很多。所以这方面,自己还要加强。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蒋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完文学文化知识后,便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选材的不同。四季,从古到今有很多人写过,那大家都写的是什么呢?如果让你写,你又会写什么呢?而作者清少纳言又写了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选材角度的独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