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中的我
镜子实在是个可怕的东西。《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里的王后,正由于照了镜子才知道了白雪公主比她美千万倍,进而才起了杀心……
是镜子,可恶的镜子——在没照镜子之前,无论丑俊,我对自己没有什么概念。可是,今天一不留神照了下镜子,这一照我就快要崩溃了。镜子里的家伙是我吗?怎么这么丑?怎么老态龙钟的?怎么神情里写满了愚蠢?这个家伙,是我吗?我怎么会这么丑?难怪还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么丑,谁会看上?这么丑,谁会喜欢?我总算明白了,以前女孩说喜欢我,说对我有好感,说觉得我人好,说让我别只顾学习把其他的都视而不见……这一切,原来都是骗我的!肯定是骗我的!谁会喜欢一个蠢猪一样的糟老头子!
你仔细看看镜子里的这家伙,请你仔细看看,长这样怎么能对得起观众?!
这家伙上周刚理了发,理发时问阿姨他头上白头发多不多。阿姨稍一迟疑,然后回答说:“啊,真不少!你才三十多岁,怎么会有这么多白头发——你要勤理发,剪短了,就不明显了。”……
剪短了就会好看些吗?不见得吧!你瞧这家伙,头发是理了,可是白头发根似乎更加明显了,简直是黑白分明啊!
在乱糟糟的头发下面,是这家伙的额头,额头倒不低。不过,糟糕的是,额头显得蜡黄蜡黄的,而且老态已十分明显,这说明这家伙命途多舛。两道不浓不淡的狗尾巴眉长在这家伙那眼窝深陷的小眼睛上,越发恶心难看。戴着一副小眼镜,那左右两块椭圆形的小镜片显然有些年月没有清洗啦,上面积满了看不见的浮尘,眼镜下面是一块看起来没劲、吃起来没肉的塌鼻子,这个糟糕的鼻子的两端是两片长满了油烟点的脸,脸焦黄焦黄的,恶心极了。鼻子下面是一张嘴,嘴唇很厚,就像猪嘴一样。一笑会露出两个酒窝,在满嘴参差不齐的牙齿、两个大板牙和一个虎牙的衬托下终于丑到了极致。更为糟糕的是,这家伙有时候会忘记剃须。那乱七八糟的胡子满脸都是。
这家伙就是我吧,不是我又会是谁呢?我这人一直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虽然外貌不咋滴,但自觉内心一直都是充实的。扪心自问,我肯定会说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正直的人,是一个博学多识、思想深邃的人,是一个和善、实在、宽容的人,是一个崇尚自我、追求实用的人,是一个勤学、上进,追求卓异的人,是一个既不盲目从众又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人,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是一个有一定城府的人,是一个多愁善感,容易感情用事的人,是一个有时喜怒不形于色而有时又喜形于色的人,是一个越来越健忘且丢三落四的人,一直都是一个喜欢美女,爱和漂亮女人说话的人……
这是我今天照镜子时想到的,估计和平时的言行相差不会太大吧。
当然喽,这些外在和内在的认识,都是我对自己的认识。换句话说,这是“我眼中的我”。
别人眼中的我,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如果镜子会说话,它一定会告诉我的。
不过,它不会说话似乎也影响不大。
有一种理论,可以帮助我来认识镜子中的我。这种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其代表作《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这一理论给我的启示是:我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在一个群体中,冷静细致地观察分析我的言行引起他人的显性的和隐性的反应,我对他人的言行的感受……如此一来,我就能够想象甚至了解他人眼中的我,也就是镜子中的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