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读书成长励志

博物馆之行,新世界的开启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16人  老幺读读书

今天去了“广东省博物馆”。第一次去,用身份证可免费获得一张门票,于是,顺利拿到票后我就兴高采烈地直奔博物馆的怀抱了。

本来抱着逛一逛就走的心态,没想到最后我在里面待了四个多小时。这四个多小时我在干什么呢? 两件事:拍照和观察。

最后回来的路上我查了下手机,拍了近 300 张照片。像素好的没话说,准备上传到 QQ空间去,似乎我们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想起 QQ ,起码我是。另一件主要的事情就是观察。也是此行我收获最多,感触最多的一点,包括后面走出博物馆,在市中心的路上、广州图书馆我也在不断观察着。有鉴于此,写下两点较深的感触:

第一,当一个历史者和未来者。观看博物馆,看到的都是过去留下的;听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或者现代人揣测的,但前者居多。因为这些东西,它们只能研究过去,只能研究那些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不管是读历史还是看这些文物,给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啊,原来是这样子。然后呢?没有然后,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不可考”的。

因为当事人根本就没想过把自己的生活当作历史来记录。他们想不到,自己就站在浪潮之巅,自己就是见证历史转折的人。

所以,当一个历史者其实是要背负起做未来者的责任。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去经历自己当下的生活,本质上你已经是站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的立场上了。

第二,大城市的机会才是最多的。不管是在博物馆里面,还是我出来外面之后,在市中心那个繁华的地段内所看到的,我感知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这里有着很多机会,看得到的还是看不到的,都存在。只要你敢,足够有能力,你会成为佼佼者的。尽管现实很骨感,但是这个信息你必须要时刻印在你脑子里。你要知道你的生活不可以一成不变的,想要改变就要有所新东西添加进去。是不可以,不是不可能。

意识到这点后,我在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现状。单纯一门财务专业能保证我毕业做什么?而且我也不打算读个天长地久,我还是比较实在的,倾向到社会上去拼搏的。所以这方面我的“功底”是不足的,那我自然得有所对策应对才行,嗯,已有想法。希望你也可以。

最后,我觉得以吴军老师的话作为结尾很不错,原文如下:

在认知学上,可以把知识的获取归纳为三种:亲身感知,他人告知和逻辑推知。

逻辑推知识人类新知的来源,遗憾的是每一个人一辈子只能通过这种形式得到的新知其实很少,因此前两种形式就特别重要。读书是获得知识和信息的第二种方式,而旅行属于第一种。

吴军

书要读,路也要走。You should be a better person,right ?


放心吧,你是写不好的,不用为此焦虑了。明白这一点有利于打消所有的妄念,回归写作的本质。如果你最后还是能完成这篇文章,那么你就已经有一个收益---你用最小的代价,体验了一件事情是如何完成的。

《槽边往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