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10000小时理论洗脑了很多年,刻意练习更合理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26人
阿朱妈妈爱叨叨
我小时候老师给我讲10000小时理论,我当时惊呆了,那可是10000小时啊,神圣的老师讲的,我奉为金科玉律,长大了,今天的平凡也许就是没有做够10000小时。
前几天听了樊登读书会的书《刻意练习》,觉得是醍醐灌顶,赶紧借书回来读,并准备入手一本,留给孩子读。
练习就是不断重复么?不是,那只是“天真的练习”,就像樊老师说一个保安,他就是做够10000个小时,也未必是一个出色的保安,那怎样做才是更合理的呢?书中推荐刻意练习,它需要练习是有明确的目的,走出舒适区,找正确的导师,专注的投入,并保持动机。
我想这刻意练习也可以用在我们高三备战高考上,拿数学来举例,研究历年的真题,看这连续几年,考查什么知识点,就相当于刻意练习中的有明确目标,找自己薄弱点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用上一到两周,解决一个难点,在做题中,集中注意力,把握时间,不听音乐,不聊闲话,用正规纸张模拟高考做题,把题目做完整,写工整,如此一个个难点练下来,这便是专注,会有一个质的提高,而不是疯狂刷题,这样可能我们会做的题目,做了n遍,不会的题目可能还是不会做。
这样的刻意练习也能用到三两岁孩子的早教上,我们想教给孩子一项能力,首先找到合适的契机,让他有了兴趣比如想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自然要说孩子感兴趣的事,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上多做输入,说多多的词汇,如果孩子有了表达的欲望,则做好和孩子的互动,听他说,引导他说,和他讨论说,重复他说过的话,加以表扬,让他在集中的一个时间内给不同的人表达同一件事……如此的刻意练习下,孩子的能力便能达到锻炼。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希望通过刻意练习,我们能在很多方面再向优秀靠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