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简友广场

读《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放弃执念,接受结果

2020-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junyu_星星点灯

为何会看这本书,我最近发现我的情绪总是不知觉被被人牵着鼻子走,莫名的焦虑、烦躁,很影响工作效率和家庭关系,所以就翻开了这本书。

以下我是读书的笔记和感悟:

当遇到外界不好(也有可能是出乎意料、超出掌控)的人或事时,我们可能变得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或者过分内疚,这是四种我们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作者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反应跟诱发性事件,也就是一些不好的、倒霉的人或事,有一定的关联,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个人对诱发性事件的看法或者说信念。这个理念就是著名的ABC法则:

A:诱发性事件(特定情形和特定人)

B:你对诱发性事件的信念 (看法、思考或者判断)

C:你的感受和行为

ABC法则包含了行为、认知和情绪三个要素,并且这三个要素是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的。“任何情绪都是合理且正常的,从情绪到行为如何建立连接是情绪控制的关键”。看似平淡的文字却力量无穷,把情绪和行为拆解开,接纳情绪,认知事实,然后等情绪平缓之后,用理性去解释阐述去重新定义行为。

通常我们会通过尝试改变A,来改善C,这是惯性思维,就好像小孩子一顿没有好好吃饭,父母就很焦虑,似乎不吃了这顿饭,就不能够好好长身体,然后喂饭、哄骗、利诱各种法子都用上。其实我们细细思考一下就知道饿一顿没有什么关系,这一顿饿了,下一顿孩子必定就会主动吃饭。所以关键在于B——在A处发生的事是否真实不重要,你在B处的所思所想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C处的感觉和行动。

在明确了B是关键之后,那么那些产生不好的过激反应,都有怎么样的B?文中给了三种最常见的非理性思维:

1. 恐怖化:刻意放大诱发性事件的危害,“万一……怎么办?”我最近就是常常陷入这种思维:最近受疫情影响收入大幅减少,我就会时不时万一到了下个月还不能恢复原本工作,家庭完全失去经济来源要怎么办?然后这种情绪会让焦虑、暴躁。

2.应该化:绝对论思维,就是一种“我必须……”、“我(或者他人)一定……”。在恋爱中,就很容易产生一种他就应该对我好,百依百顺,这样子的期望过高,就很容易导致失望或者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到关系。

3. 合理化:若反应话的思维,把很多不合理的事情自我解释为合理的。“就那样子吧……”、“能怎么样呢?”总是在回避、掩盖或者否定事件产生的影响,不能够直面面对困境。

那除了这三种非理性思维方式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有更好的选择?(这里我想到了《第三选择》这本书,也是前不久才看过的)关于“更好的选择”的思维模式——放下执念,接受结果,作者给了四个步骤:

步骤1:反思自己的C:我的感觉/行为是不是过激了?是不是合适的?

步骤2:认真审视导致自己情绪失控的B是什么?是自己、他人和事情的?

步骤3:挑战自己的B,对现在的处境质疑,反思,寻求方法

步骤4:“更好的选择”是什么?然后从这个出发,代替非理性思维。

通篇看完下来,我认为其实和情绪和解的关键点在于挖掘到情绪背后的需求点,并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表达出来,向相关的人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我在焦虑家庭收入的背后,内心真正的感受是另一半的不满和不信任,怕他的无作为要让我独自承担家庭经济的支出和孩子的教育,在这种情绪下,我唯恐失去目前的工作,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在家庭沟通中不经意将不满、埋怨无缘由的表达出来,导致亲密关系失衡。那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有的,攘外必先安内,我想是时候梳理一下面临的问题和内心的顾虑,将真实的想法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共同寻求更好解决方法。

junyu

2020.4.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