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产品面面观需求与用研

【笔记3】目标导向设计--建模

2016-06-06  本文已影响122人  7win7

目标导向的第一个步骤是通过研究各种资料,与相关人员访谈等获取数据和信息,那么如何使这些东西变得更有意义?就是建模。
这一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1. 为什么要建模,从多个方面论述建模的优势
  2. 开始建模之前要理解好目标
  3. 建模的具体流程

下面展开来说

为什么要建模

建立用户模型对整个设计过程都有帮助,首先是能在一开始较为明确地界定产品的功能和行为,而在设计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开发人员、设计师等也能够有共同的语言,能够更好地达成共识,最后是可以用来衡量设计的结果,提高设计的效率。
用户模型能解决三个典型的问题:

用户目标

简单地说,用户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用户目标的三种类型

最底层是本能层次,指的是用户的体验目标,就是用户希望有什么样的感觉。第二层是行为层次,指的是用户的最终目标,也就是用户想做什么。顶层是反思层次,指的是用户的人生目标,就是用户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中第二个行为层次是最为重要的,产品应该能够完成用户的目标,让用户觉得为此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在这基础上,还要在本能层次打动用户,让用户用起来舒服。至于反思层次,则是决定用户是普通的满意用户还是狂热的忠实用户。

构造人物模型

有八个步骤,如下图所示:

人物模型创建流程
  1. 根据角色对访谈对象分组。
  2. 找出行为变量。
    比如用户做件事的频率、对某件事的态度、自身的教育程度和能力、做事情的动机、所采用的技术等。不要把重点放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因为那些对产品开发用处不大,主要要研究的是行为变量。
  3. 将访谈主体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
    比如针对动机,有哪些用户是以实用为主,哪些用户是以娱乐为主,哪些用户处于中间,可以用坐标轴的形式,两端是两种极端情况,然后将用户投影到轴上。位置不一定要很精确,不用在乎是40%还是50%,只要相对位置正确就行。
  4. 找出重要的行为模型。
    上面一步将用户投影之后,可以找出有明显用户聚集的变量,比如以娱乐为动机的用户比较多,然后这一部分人的教育程度又可能也都聚集在某个变量附近。再加上其他几个变量,可能就是代表了一类行为模型,是一类典型的用户群。
  5. 综合各种特征,阐明目标。
    主要是根据行为推断出背后的目标,在这一阶段还需要给用户模型起个名字,以及加上各种人口统计信息,比如年龄、性别等。
  6. 检查完整性和冗余。
  7. 指定人物模型的类型。
    对人物模型进行优先级排序,大概的顺序是:主要人物模型、次要人物模型、补充人物模型、客户人物模型、接受服务的人物模型、负面人物模型。
  8. 进一步描述特性和行为。
    叙述中务必包括所有重要行为类型的总结。
    不要包含过多的虚构描述,细节描述要恰到好处,只要能涵盖基本的人口统计数据,能将行为类型编成一个故事就足够了。
    不能将未观察到的细节加入行为描述中。
    不要在人物画像描述中引入解决方案,而是突出痛点。
    最后,不要为人物画像列出区间或均值,要具体。

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