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后感

2020-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秦文颖

去书店看另一本书,偶尔间发现《我与地坛》在手边,拿起翻开,《我与地坛》这篇课文在上中学的时候学过,再次打开,读起来确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之前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是史铁生说的那一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小时候对死比较惧怕,考虑的太远,长大了反而在想如何更好地度过这一生,如何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史铁生对待自己残疾的态度,我想也是我要学习的对待人生的态度。

谁又能把这个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入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吗?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通通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也没有肥力的沙漠。

人很少有机会去停下来,慢下来,去思考有关人生、生命的事情,往往只有生病或者其他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使我们必须停下来。史铁生因为生病的原因,必须停下,因而也不得不去思考有关生命的问题,以此对抗虚无。

史铁生说如果不是残疾人承担这份苦难,那就是患病者承担这份苦难,如果不是患病者来承担这份苦难,那就是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这份苦难,总而言之,总有人去承受这份苦难。如果所有不美好的东西都消失,所有的差异都消失,这样一个同质化的世界可能又会变得无趣又无味。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欢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史铁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世界是需要多样性的,只不过那些被选中的苦难的角色也只是随机的,偶然的,没有道理好讲的。没有人希望自己被选中,但若是被选中,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像史铁生这样乐观的人也曾自杀过三次,走出来需要很长的一段路,想明白生命也是很难的一件事。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即使身体残疾了,也可以让精神自由的翱翔。作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又很渺小,只在自己熟悉的圈子,投下一粒石子,泛起一丝涟漪。

像史铁生这样,对人生,对生命有这么多的哲学上的认识与思辨,我想他是无愧于来到这个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