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局外人VS看客

2022-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薄物细故

      加缪的《局外人》一书的主人翁莫尔索,他对周围的事物无动于衷,他只关心的是自己的基本的需求:饥饿、睡眠、女人的陪伴和生活的舒适。其余的一切他都可以弃置于不顾,他母亲去世,他也可以没有痛苦的旁观。他的内心空虚,没有追求。就算是和司法机构、律师、报纸、和神父一起演一出闹剧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判刑结果,他也不屑于参加。他坚持自己的底线,哪怕是最后送上绞刑架。所以我对莫尔索的评价是--清醒的旁观,冷漠的反抗。他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坚守底线和信念的人。他用沉默、无所谓和蔑视在对抗这个社会,哪怕最后付出自己的生命,尽管他表面上给人的感觉是麻木的。但是,他的行为和思想除了让自己丢掉了生命,他又伤害了谁呢?莫尔索所代表的只是的是二战后整个欧洲人的现状,他们冷漠无情,对未来没有希望,茫然又无所谓。

      鲁迅笔下的看客,后很多种表现。鲁迅对看客的定义存在于《呐喊》自序,“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因为从那会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指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从此可以看出,鲁迅对看客的界定--身体强健而精神是愚弱的。所以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他希望能够通过文章来拯救国民,也就对应的又了呐喊。

      鲁迅笔下的看客事愚弱的国民,他们的范围很大,所以鲁迅笔下的看客每次的出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祝福》里的看客麻木不仁,“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换了鄙薄的神气…… 老女人们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的呜咽,她们也就留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她们热衷于让祥林嫂一遍一遍的讲故事,她们热衷于别人的痛苦成为自己的资谈,所以她们就是变相的刽子手一遍一遍的加深祥林嫂的痛苦,来满足自己扭曲的欲望。《药》夏瑜为中国革命,为了救民于水火而牺牲,哪怕他大义凛然的走向刑场的形象多么高大。而看客们只是把杀头看成一处好戏。华老栓和其余的看客一样,目睹了行刑的现场却对夏瑜的死无动于衷,哪怕是把自己辛苦努力赚来的钱去换人血馒头,而人血馒头要救的是自己孩子的命,他也无动于衷。当夏瑜被杀头的时候,他们轰的一声,都往后退。《孔乙己》孔乙己被人打断腿,爬着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他那双满是泥的手。酒店里的喝酒的人是看客,他们笑话他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他腿断了,他们嘲笑他偷东西。酒店里的小伙计,他也是一个看客,他会跟着附和着笑。酒店的掌柜的也是一个看客,对于这个品行很好的顾客,在知道“大约已的确死了”之后的反应就是—还欠十九个钱。《阿Q 正传》当阿Q和别人打架时候他们煽风点火的叫好。当阿Q游行示威的时候,街上围满了人,他们等着看阿Q被枪毙,他们没有人在意阿Q的生死,他们扼腕的是—游了这么久的街,竟然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了一趟了。鲁迅通过这些文字把冷漠无情、愚昧无知、卑恭怯懦、盲目自大的看客们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勾勒于纸上。他们不但麻木,而以嘲笑别人为乐,他们甚至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伤害别人。他们是没有底线又胆小如鼠的人,他们没有反抗精神,他们欺软畏惧强。

      加缪的局外人vs鲁迅的看客,我觉得莫尔索这个局外人似乎更可爱一些。哪怕在生死之时,他保持着自己的拧巴,他用生命与荒谬的社会对抗,他是一个勇敢的斗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