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岁月连载小说

【连载】《读书的岁月》第二章杨老师收学生挨家登记,众长辈为孩子各

2017-05-13  本文已影响26人  清水茶媛

第一章 老爷爷讲故事巧掰墙头,童年乐做游戏友爱存心

春去秋来,又到了开学季节,杨老师按户口本,一家家找适龄的孩子,要求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杨老师四十岁上下,高挑的身材,温柔和顺,扎着两个长辫子,据说是很有学问的城里人。因为父母离异,没人操心她的事情,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回城了,自己不得已投身到乡村的教育事业上,在这个小村庄嫁人落户,成了当时小学里唯一的公立教师,也就是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

她首先来到了翁丽欣家,翁丽欣家四间主房,三间一座,中间是客厅,东屋是翁丽欣父母住的,西间是两个哥哥住的,还有家里的粮食也屯在西间;三间主屋的西头,跟主屋一样的,就是分门另开,还有一间,是翁丽欣跟姐姐住的。四间主房的东头是厨屋,挨着厨屋东边是羊窝。丽欣姐妹住的西头,外墙之内还有空间,那是厕所;厕所南一米外,有一间比主房矮小的瓦房,那里是养驴的地方。小瓦房南边,是猪圈;猪圈南边是一个小地窖和一块空地,空地拱起老高,那是冬天储存白菜、大葱、萝卜的地方。当院里有一棵梧桐树,在主屋南三四米,东窗户和三间主屋的门之间。厨屋的左前方,梧桐树的东边,有一个压井,院子的最东南角堆积着木材,玉米秸,花材等过冬的柴禾。

翁丽欣家院子四四方方,都是一人高的土墙,院门是大小一掐粗的木头扎成的,杨老师来到了翁丽欣家的大门边,扬声喊道:“家里有人吗,谁在家呢?”

翁丽欣的爸爸,一个中年男人,三十多岁,平头,穿的干净整齐,个头不高,声音洪亮,在屋里答应着:“谁呀,家里有人,进来吧。”一家人刚刚吃完早饭,该上学的上学去了,该干活的下地去了;翁爸爸正在家里数点钱,想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生意可干,翁丽欣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爸爸的生意。翁爸爸当时的生意就是东会买西会卖,主要是木材生意,有时候也干其他的季节性的生意,反正丽欣爸爸头脑好使,在生产队里的时候,就是会计,很会精打细算的,是整个村庄数一数二的能人。

翁爸爸一边说话,一边走了出来,一眼看到杨老师,笑着说道:“我当是哪个,原来是杨老师大驾光临呀,请,请,请屋里坐。”

杨老师一看是翁爸爸在家,爽朗的应和到:“当家的在家,那就好说,小丫头到了上学的年纪了,咋不去报名呢?”

翁爸爸一边往里让杨老师,一边笑着说:“哈哈,您说丽欣呀,马上去,又让你来跑一趟,我家的四个孩子,都是你的学生了。”

杨老师一看翁爸爸答应的这么爽快,站住了说:“不用了,我来了,你同意,那就万事大吉了。我还有事,就不进去了,到开学的时候,一定要让丽欣跟她哥哥姐姐去上学哈。我这里已经登记下了,学费是两块,现在交还是开学交?”

“杨老师亲自来了,当然是现在交了。”翁爸爸听了,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张两块的票子,递给杨老师,“您收好,哈哈,又让您费心了。”

杨老师收了钱,在手里拿的本子上笔记着,就一边记一边说:“您去忙吧,我还要去下一家。”

“不坐一会儿了,水都没喝,您看您忙的……”

话没说完,杨老师已经走远了,她来到了童铭瑜家,童铭瑜正在院子里玩小猫,看到杨老师马上高声喊道:“妈妈,杨老师来了。”

陈妈妈童妈妈,大概四十多岁,齐耳短发,个头跟杨老师差不多,因为童铭瑜爸爸是一个公安干部,很少在家,她一个人带四个孩子,还有一个年迈的婆婆需要照顾,家里家外一把手,很是忙碌。杨老师来的时候,她正在厨屋刷碗,听到铭瑜的话,忙檫着手走出了厨房。

童铭瑜家也是四间住房,两间一座,铭瑜和两位姐姐住西边两间,爸爸回来,跟妈妈弟弟住东边两间;屋东头靠墙是厕所,屋东东南方向是厨房;厨房个主屋之间有一个大梧桐树厨房和主屋之间有一个大梧桐树,院子西南方向堆积材物;大门在东南角,是一个木门。陈妈妈童妈妈迎着杨老师让到铭瑜姐妹住的房间。铭瑜姐妹住的房间里,进门中间放着一个三斗桌,门边墙上挂满了相框,还有一个大的镜子。两间房子用布幔子隔开,里间窗户那里放着一台缝纫机,靠西墙和北墙分别放着一张小床和大床。小床头,缝纫机的右边,有一个书桌,桌子上放满了各类书籍,小儿书居多。铭瑜搬了凳子给杨老师坐,杨老师对童妈妈说:“你家三丫头就是懂事,这个孩子话不多,很有主见呢,听说很爱看书?”

童妈妈听了杨老师的问话,憨厚的,羞怯的笑着答到:“这孩子自小体弱,指望不上什么,家里有几本书,她没事了倒是经常翻翻,还没有上学,估计也认识不几个字。”

杨老师说:“这么爱看书的孩子,咱可不能耽误了她。该上学了,我今天来就是让她报名的,满七岁,已经到了上学年龄了。”

“您看,又让您跑路,我应该带孩子到学校报名的,就是忙,里外一手人,地还都没有锄过二遍呢,呵呵……”童妈妈听了,更是觉得不好似,搓着围裙,呵呵的笑着回答。

“知道您忙。农村人有几个不忙的;况且你家大哥有公干,家里家外的您一个人,就算再能干,也少不了比别人忙点。”

“杨老师,今年的学费是多少?我给您拿去。”

“两块。”

陈妈妈童妈妈听说就起身到东边屋里拿钱,小铭瑜在一旁开心地笑了。

杨老师不知道跑了多少家,收了多少学生;她估计今年该入学的孩子,最难收的就是郝玉宁和兰艳萍两个。所以就把她们放在了最后,期望前头的都一切顺利,自己手里一个可以免费的名额,就送给她们俩中的一个。说话间杨老师站到了郝玉宁家门口,郝玉宁家主房就两间,东边有几间矮小的东屋,分别是兄弟姐妹们读书睡觉的地方和厨房;只有最小的妹妹跟妈妈爸爸睡在主房里。她家院子宽敞,主房的东边有很大的空地,空地上载着几棵大桐树和杨树。就连兄妹们住的小房子后,也有很多树木。院子西侧堆放农家应用之物。他们家现在已经有五个学生,父母虽然日夜辛苦,家里过的也不宽裕,特别是今年,大哥,大姐高考,二哥,二姐中考,都是用钱的地方;考试前人家的孩子都添加营养,当父母的今天送这,明天送那,变着法给孩子们吃好的;郝玉宁家因为孩子多,除了地里庄家,就全靠手艺挣钱,又一下四个孩子都需要营养,需要多花钱,今年日子过得相当的紧吧。

杨老师来到郝玉宁家门口,就看到玉宁忙着喂羊,玉宁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泥巴,就扬声问道:“玉宁,你爸爸妈妈在家吗?”

郝玉宁听到说话声,转头一看,是杨老师,连忙放下篮子,高声回应道:“我妈妈在家,在屋里做衣服呢,昨天会上收了很多衣服,妈妈正在赶着做呢。”说着,转头向屋内喊道:“妈……妈,杨老师来了。”

郝妈妈听到声音,在屋里高声回应道:“她杨老师呀,来屋里坐吧,我就不迎你了,活儿多的很。”

杨老师逗了一下孩子们,一个个摸摸头,说笑了一下,就走进了郝玉宁家的堂屋,一边走一边说:“就见你一天到晚地忙,也亏了你日夜辛苦,才能养得起这么多学生。”

郝妈妈听了,满脸的得意,干劲十足的说到:“没办法的事,咱自己虽然文化水平低,但知道读书的好处;加上孩子们愿意上,我跟他爹累死也不能耽误孩子们的读书呀。”

杨老师听到这里,心中产生出一种敬佩之情,回头看了一眼郝玉宁,接口道:“那玉宁呢,今年可也到了上学的年纪?”

郝妈妈听力,不好意思的笑了,停下手中的活,恳求式的对杨老师说:“她杨老师哈,您看是不是能缓一年?今年,大孩子,大闺女都高考,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前些日子,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我们已经借了好几家的钱了。我是想呀让玉宁晚一年上,如果她大哥,大姐都能考上;还有二小子和二丫头,他们看到我们辛苦,不想上高中了,今年都报考的中专,如果能走一两个;下一年,我们就轻松的多。到时候再让玉宁好好上学,今年就让玉宁在家再帮我一年,我们也喘口气。”

杨老师听了,笑着劝到:“您说的是没错,我也看在眼里,玉宁这孩子很能干,家里有她在,您也能腾出手多挣钱;可是,一年是一年呀,不能把孩子读书的好时光给耽误了。”

郝妈妈走下缝纫机,面对着杨老师,十分抱歉的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哦,我的杨老师,我何尝不想让玉宁按时上学,您知道,若论聪明、懂事,玉宁比她三个姐姐都强;可是我这一摊子,大小子去年没考上,今年复习的,如果再都考不上,还复习;玉宁再上学去了,家里这两个小的,还有猪羊狗鸡的,谁问呀?当年因为我父母的重男轻女,我只读了小学,我的哥哥们一个个都上学,现在都是国家干部,亲戚里头就我们一家穷,每次见面哦,我这老脸都没地方搁。我这辈子算完了,我的孩子们,不论那个,只要上学,不论复读、重级、还是择校;随便他们,我都尽心尽力地供,现在这五个学生,一年的花销,我们两口已经忙得四脚朝天了;大丫头今年是没希望的,两个小的考中专,也是希望不大,我的孩子们呢,都不算聪明,唯一的,就是肯学习;缓缓吧,四个人,能走一个,我就心满意足。”

杨老师怕了一下郝妈妈的肩膀,由衷的说:“我就是佩服你,这么多学生都不是一流的,您供着还这样有劲;您看咱村,或者附近的村,还有第二家吗?”

“杨老师,不怕您笑话哈,我私心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差不多的,天才能有几个;我的孩子们虽不是一流的,也都是有恒心的;肯学肯干的,不是有句俗话说‘不怕千年笨,就怕万年学’吗?就算孩子们真的没有吃国家粮的命,多读几年书,也是有好处的,对吧?”

“那是,那是,只是辛苦您和大哥了。”

“我这人就是做活的命,每天我这个屋里做活,看着东屋一个个窗口亮着灯,孩子们跟我一起辛苦,各忙各的,心中甜的很;感觉日子很有奔头呢,呵呵……”

“伟大的母亲呀!玉宁的事,您今年是真不考虑了?”

“她杨老师,您看这样好不,如果今年四个能走一个,玉宁就去上,如果大的都走不了,都复读,那我可就真没办法;反正玉宁晚一年比不让哪个上强;当娘的,开不了口,哪个孩子只要有心上,俺都支持到底。”

“那好吧,我先记下;我还要去兰艳萍家,您忙吧,耽误了您的功夫。”

“她杨老师,您看,又让您费心了;玉宁,来,送送你杨老师。”郝妈妈说完,就又开始了忙碌。玉宁丢下手中的喂猪拌料的盆子,跑过来说:“杨老师您走呀?”说着,害羞地低下了头,忽闪了几下大眼睛,又问:“我妈妈让我上学吗?”

“玉宁呀,好孩子,你看你家的情况,大人们也有大人的难处,但你妈妈说了,会尽心尽力让你们兄妹每一个都上学,长大了像你二舅一样,当大官,来回开着小轿车。”玉宁的二舅是一个军人,每年回来,都是开车绿色的吉普;每次来,车周围里三层外三层都是围观的孩子们。也是玉宁舅舅里最有本事的一个,玉宁家孩子们上学,除了玉宁父母的辛苦,也多得这个舅舅的支援。

玉宁没做声,使劲地点了点头。

“玉宁,你家猪叫呢,快点忙去吧。”

走过了一个杏树林,过了几户人家,杨老师到了兰艳萍的家门口,只见艳萍的奶奶在院子里坐着缝东西,她奶奶得了半身不遂,好在治疗的及时,现在还能活动,轻微的家务,缝缝补补,看家照料孩子,还是能干点的。

“兰大娘,您好。最近身体好吧?”

“哎呦,他杨老师呀,哈哈,快坐。建奎,建奎呀,给你杨老师拿凳子来。艳萍和她大,她娘都下地了,家里就剩俩小的和我这个不中用的。”

建奎是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子,正在狗窝旁边跟两三岁的妹妹俊萍玩刚刚出生的小狗。听到奶奶的呼喊,飞快地到厨房前搬了一个凳子,送到杨老师手里。憨憨地笑了笑,就又去玩了。

“大娘就是一个勤快人,从认识您,就没见您闲着过,不是做这个,就是缝那个,您长了双巧手哦。”

“杨老师真会取笑人,都老的不能动弹了,还巧什么呀。”

“呵呵,看您老说的,巧人就是巧人,跟老没有关系。看您手里做的,冬天的衣服都做起来了,这盘扣,也就您有这手艺了。”

“手艺有啥用哦,还是多读书识字好;杨老师,您这是来招学生的吧?”

“是呀,艳萍今年七岁多了,该上学了,我来跟艳萍父母商量一下,就算家庭困难,先登记一下也好。”

兰奶奶从衣兜里摸了摸,掏出一个手绢,手绢打了个死结。打开死结,一层层展开,露出一叠大大小小的纸票子,兰奶奶打开手绢,看着杨老师,满脸严肃的说道:“她杨老师,说吧,多少钱;我老太婆就等这一天了,我冷眼看了,谁家的丫头都没有俺家艳萍聪明,人家玉宁妈,那么辛苦拉扯八个孩子,还五个学生,我这做奶奶的,只要老天给我机会,我也想看着我的孙子,孙女一个个都去读书呀。”

“大娘,不急;这事等艳萍父母来了再说,我先登记一下就好,您先收起您的钱。”

“杨老师,家里的事情我是知道的,除了我这点钱,我儿子媳妇没有其他钱了,今年上地的肥料钱都是从媳妇娘家借的;都是我这个老不死的,常年汤药不断;我如果不是要给孩子上学,留这点钱干什么;我就怕儿子媳妇全为我花了呀,说吧,多少?”

“两块。”

兰奶奶吐了一下口水,数她的毛票,数了两块钱,高兴地递给杨老师,压低声说道:“杨老师,不要给萍儿父母说,就说是贫困的资助,我听说每年有一个名额的,您就说今年的给我们萍儿了,拜托您了。”说着,兰奶奶给杨老师低了一下头。

杨老师一边擦眼泪,一边掏出本子记下了兰艳萍三个字。

转眼到了秋高气爽,学生们开学的日子,王陆村小学也像其他学校一样,展开了迎接新生的工作。老师、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特别是杨老师,好像今年肩负了重大的使命,她对开学的重视,是十几年教育生涯中所没有的。她早早地来到学校,并早一天通知自己班里的少先队员们,早早地打扮好,戴好红领巾到学校,开学第一天,作为高年级的少先队员,今年要给小妹妹,小弟弟们做一个好的表率,带一个好的开头。杨老师来到学校的时候,她班里的少先队已经到齐了;他们是八个男孩子,四个女孩子。杨老师看了又看,摸摸这个,看看那个,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意味深长的对学生们说:

“孩子们,我叫你们提前到校,就是想让咱班的少先队,去校门口迎接新生;对今年入学的孩子们,你们当大哥哥,大姐姐的,要好好的服务,贴心的安排;做到对每一个小弟弟,小妹妹的全面照顾;都在一个村里长大,我期望你们在小学的最后一年,能给自己村里的弟弟妹妹们带个好头。”

郝玉艳开心地说:“好,我们一定做到!”

郝玉艳就是郝玉宁的三姐,她大哥今年落榜了,但二舅说让大哥入伍,在部队里好好干,也一样有前途;加上他二姐今年考上了师范,家里负担一下子减轻了很多,于是乎郝玉宁就毫无障碍地入学了。为了欢迎自己的亲妹妹,郝玉艳早想高声歌唱了,现在逮到了机会,她真想多说几句。

杨老师微笑着看了看郝玉艳,也知道她有私心,在无形中欢迎自己的亲妹妹,是,郝玉宁真是一个好孩子,懂事、聪明、能干,任谁见了都喜欢;可今天是开学,不能分心,所以她收回自己散乱的思想,面对大伙说:“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出发吧;面对小弟弟,小妹妹,你们要分组行动,要进教室的,要上厕所的,要学习的,要调皮的,还有想回家的,你们都一一的好好应对;要多归一,不要单独一个个的面对,以免造成人手不够的局面。”

众孩子齐声答道:“知道了!”

孩子们排着队,整齐地向校门走去;到了校门口,四个男生两个女生分列学校两旁,等待开学归来和新入学的学生们,每一个孩子过来,这些孩子们都开心地跟他们招呼。只见小学生们一个个挎着书包,新的、旧的、补丁的应有尽有。那个时候的书包,都是那种一层布转个弯,两边各一条带子,收口加一条横条的简易布袋。有的单肩直挎,有的斜挎对肩,学生们活奔乱跳地来了。碰到刚刚入学的新生,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才分外用心,告诉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他们的教室在哪里,厕所在哪里,老师的办公室在哪里;在学生们接待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一两个哭闹不休的孩子,被长辈送到门口,仍不肯自己进校门的;其中一个叫汪培江的,爸爸把他送门口的,还哭闹着不肯上学,一个高个子哥哥走过去说:“小弟弟,我有一个海母子,你如果听哥哥的去教室,我就送给你。”

汪培江马上破涕为笑了,拿了海母,就乖乖地跟那个大哥走了。

还有就是一个叫户秀玲的丫头,也许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吧,父母都十分的宠爱,她来上学,是当工人的爸爸送来的,还带了暂新的本子和英雄牌钢笔,就是不肯进学校门,任她爸爸说得口干舌燥,低头不语,扭捏着不进校门。这个时候,一个姐姐出队,微笑着朝户秀玲父女走去。

“小妹妹,你为啥不进学校呀?学校了可是有很多人哦,跟你大小差不多,她们都想跟你玩呢;还有很多比你大的姐姐,她们有很多好玩的玩具,瓦块的子,石头的子,暂新的六块布的沙包,大公鸡羽毛的毽子……”

户秀玲看了看姐姐,问:“你有吗?你给我一个,我就去。”

从队列里马上跑出一个,扎了两个把子的姐姐,双手捧着一个六块布的,暂新的沙包,“小妹妹,这个可以吗?你让爸爸走,跟姐姐进学校,这个,姐姐就送给你。”

户秀玲马上跑了过来,“好,爸爸走吧。”竟然忘记了拿书包。

翁丽欣,童铭瑜都早早地入校了,连一向忙碌的郝玉宁都在户秀玲之后来了。上学的路上,已经没有行人。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想撤队回班了。杨老师走了过来,问到:“兰艳萍来了吗?”

众学生答道:“没有看见。”

“再等等吧,如果等到,你们多给点她鼓励。”

杨老师走了,上课铃声响了,大哥哥,大姐姐们只好无奈地回到了教室。

一年级新生班里,老师已经点完了第一遍名,现在开始让新生们数数了;一开始是每一个孩子站起来,从一到一百的数;现在已经轮到了中间,老师开始用手比划,一五一十的翻手掌;只见兰艳萍匆匆赶来,带了一个粉红底带黄花的书包,在教室外探了一下头,在老师的示意下,走到最后一排,在最边上一个位置坐下。兰艳萍是最后一个数数的孩子,也许是最后一个,老师已经不耐烦了,直接伸出来双手,十个十个的翻倍;翻到一百,老师也许是忘记了,也许觉得这个孩子不应该有这么快的反应能力;就换了一只手,继续翻,从一百零五开始……

随着兰艳萍清晰嘹亮的回答,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正式开始了。那么,这一个个经历了几番破折,才被杨老师弄到教室的、喜爱读书的女孩子们,能否在她们读书的过程中一帆风顺,不受外界干扰的好好读书,进而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自己梦想的彼岸呢?

请看下回:上学路多磨难苦读不辍,少年人懵懂心使有传言。

目录

第三章上学路多磨难苦读不辍,少年人懵懂心使有传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