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智”,香港人嘲笑我们用支付宝说明了什么?

2017-11-24  本文已影响17人  1f227088ebd3

文/于斌

近日,香港《苹果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有信用者不用支付宝》的奇闻,作者高惠然在文中痛诉支付宝的种种“不便”:手机携带不方便、不能进行信贷消费、不能跨境消费……文章一经刊出,立刻引来了大陆媒体及公众的狂轰乱炸,甚至被不少网友戏言为“一国两智”。那么为什么在大陆公众借助移动支付迈入无现金消费时代的同时,香港人会嘲笑我们使用支付宝呢?

无知没有限制想象,而支付宝远比想象的强大

该作者的无脑吐槽源于其对支付宝的无知,虽然无知没有限制她的想象,但支付宝远比她想象的要强大。首先,作者吐槽“但是手机比信用卡大得多,一个人能带手机出街,为什么就不能带一张卡出街?”。但是在信息化时代,谁会不带手机出门呢。如果非要二者选其一,恐怕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手机,因为支付宝APP已经弥补了信用卡的功能。而如果人们只带信用卡出门,它能取代手机功能么?

其次,作者高惠然认为“八达通是可以跟信用卡挂钩,自动充值的,每日上限250港币”,而支付宝“却必须预先充值,有钱才能用,没有钱的话就无法使用”。作者的这种误解来自于支付宝今年5月在香港推出的以港币为付款单位的“支付宝HK”,由于香港政策的限制,支付宝HK不能与信用卡进行绑定,只能进行充值,这就意味着使用者只能进行网购类的线上支付,而无法获得海量的线下支付体验。

如果说上述问题源于作者对支付宝的无知,那么作者吐槽支付宝不能在外国使用则是源于她对世界的无知。截至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包括万事达、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巴克莱银行等。支付宝的海外用户已超过4000万,支持18种外币结算。事实上,上到法国、瑞士的顶级奢侈品,下到泰国、越南的小额支付都已能够使用支付宝进行结算。

香港移动支付为何落后于时代发展?

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并不是支付宝落后于信用卡,而是香港的移动支付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香港本土并没有崛起出如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而这又与香港较为保守的经商传统有关。更多的投资都涌向了房地产、金融等香港主流行业,虽然香港首富李嘉诚曾因投资Facebook而大赚了一笔,但他旗下的产业并没有出现卓越的互联网企业。

此外,高惠然在文中大肆宣扬八达通的便捷性,这与香港当地的经济基础与地域环境又密切的关系。由于香港地小人多、发展较早,其商业基础早已成熟,原有金融业、零售、物流等产业结构已经非常稳固。从铜锣湾、尖沙咀到旺角,都是1小时生活圈,24小时便利店与购物广场遍布,出门购物、消费等一切都相对比较方便。如此便捷的消费环境无疑制约了移动支付的产生和发展。

而且,移动支付模式之所以成功在于主要由于它能十分便捷地跨区域调配物资,串联起不同场景的线下生态,而海量的用户规模是支付宝、微信产品打遍天下的杀手锏。但就香港而言,其人口仅有800万人,相对于支付宝2017年高达4.5亿的用户数量来说,只是一个微小的数字。而不能产生足够的用户规模效应,互联网企业便无法颠覆传统的产业链,制造出滴滴打车、共享单车这样的经济奇迹。所以,高惠然归罪支付宝,不如反思一下香港的互联网发展环境。

支付宝、微信正在攻占香港市场

如果联系到支付宝、微信今年对香港市场的大局进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高惠然的无脑吐槽只是部分习惯于传统信用卡消费的市民,在面对移动支付渗透日常生活时发出的无力反抗。事实上,今年5月份在香港推出的支付宝HK正是阿里巴巴联合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共同运营的。大陆的互联网巨头和香港的实业巨擘共同牵手所产生的威力将是颠覆性的。

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拥有600多家店铺,业务涵盖了地产、电力、自来水、通讯、食品等各方面,触及用户多达660万人,差不多相当于香港总人口的九成左右,这些都将成为支付宝的潜在客户。而根据最新数据,香港已有超过4000家知名零售商户介入了“支付宝HK”扫码支付功能。随着支付宝HK功能的不断完善升级、用户使用的习惯深化,支付宝将成为未来香港市民的主要支付渠道之一。

令吴慧然打脸的是,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腾讯前不久以5000亿的身价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而微信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香港移动支付市场,前不久港版微信支付也升级了一系列系统功能,包括为商户而设的Quick Pay付款吗,为个人、商户而设的QR Code首款等等。

虽然吴慧然们还沉浸在“有信用者使用信用卡”的美梦中,但支付宝、微信的联手进攻正在颠覆香港传统的消费格局。未来,移动支付势必将在香港市场大放光彩,更加密切大陆与香港的联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