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唐诗(28)
今天阅读生活在盛唐、中唐两座诗歌高峰之间的中唐诗人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虽生于开元年间,但入仕时已是天宝末,历经肃、代、德宗三朝种种战乱,三十多年间在四十个州县停留过,且一生有十六年耗在冤案上,占据了他为官生涯的一半时间,对其打击可以想象,所以诗作中频繁地使用愁苦意象,如荒村、野桥、古路、寒山、孤舟⋯⋯诗工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诗存《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诗人在仕途上不得意,但他的诗歌“伤而不怨”,如五言名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七律代表作《长沙过贾谊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开篇就是一幅苍茫的雪景图,“日暮苍山远”,太阳即将落山,天色就要黑了,天地间一片苍茫,暮霭沉沉,远方的山显得更加遥远。“天寒白屋贫”,大雪封山的日子,北风怒号,自然是非常寒冷的时候,天寒地冻来到山间农家投宿,却也真实感受到了山里人家的贫寒生活。后两句是这首诗中的细节描写,也是刘长卿流传度最广的两句诗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正在诗人在农家投宿的时候,忽然听到院子里的狗在叫,应该是这户人家的主人风雪之夜回来了。
诗从日暮写起,至夜而止。一静一动,所见所闻,只几个场景,一幅“寒山夜宿图”极简极实。虽片语不及内心之情,读之却尽染诗人。首先说所描绘雪景,并无喜处,透露满满的悲怆孤寂。夜听犬吠人归,有一种惊喜,也道出雪夜苦寒及忧心难眠。仅以二十字笔墨,却叙事藏于写景,写景如同绘画,抒情寄于画中,意境如在画外,堪称绝佳之作。从此可见“五言长城”之称确实不虚。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深秋,刘长卿被诬陷,二次遭贬,被贬为睦州司马。这首诗大概就是在被贬长沙时所作。
开篇就抒发了对贾谊潦倒结局的感慨,被贬三年最终滞留在这里,落得个万古留悲的结局。“栖迟”,指像鸟儿敛翅休息,暗喻了贾谊的失意。“楚客”,表明了贾谊的身份是滞留楚地的游子。“悲”字奠定了全诗悲凄苍凉 的感情基调。
诗人在衰落的秋草间寻找古人的影子却不能见到,寒林中只见夕阳西斜。“秋草”、“寒林”、“人去”、“日斜”,这些都渲染了贾谊宅萧瑟凄凉的景象,既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也是贾谊被贬长沙的实际处境的反映。
颈联是全诗高潮,连素来为人称道的汉文帝都不能成为贾谊的伯乐,帝王的恩情果然如此寡薄吗?谪居长沙时,贾谊曾站在湘水之畔,哀悼与自己身世相近的屈原,可这无情的湘江是否又能传达贾谊的凭吊呢?诗人先赞扬汉文帝“有道”,但马上又斥责他“恩薄”,这种鲜明而激烈的情感对比扣人心弦。
暮色深沉,江山萧瑟,秋风吹过,黄叶飘落。映照着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孤寂,同时,它也象征了国家渐渐衰微。这里“怜君”不仅仅是在说贾谊,也是在自问,贾谊和自己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受诬被贬,诗人在这里强烈地控诉着“何事到天涯”?这一问饱含了诗人的愤恨和哀伤,激荡人心。
这首七律诗怀古伤今,诗人巧妙地将古人贾谊和自己的身世处境融合在一起,诗人替贾谊抒怀、表不平,实际上是诗人对当下昏暗统治的控诉。表达方式含蓄,情感激烈。
明人邢昉评曰“深悲极怨,乃复妍秀温和,妙绝千古。”(《唐风定》)
刘长卿的诗歌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用更多的精力抒写世事沧桑、人情变故及自身的穷困潦倒。诗风古朴苍凉,素淡感伤,落寞凄凉,含蕴丰厚。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称:“中唐诗近收敛,选言取胜,元气不完,体格卑而声调亦降矣。刘文房工于铸意,巧不伤雅,犹有前辈体段。”近代学者俞陛云说“盛唐之诗人怀古,多沉雄之作。至随州而秀雅生姿,殆风会所趋耶!”(《诗境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