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机遇🌍头条读书

京沪内部的贫富差距是怎么来的?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41人  bcb82393262c
京沪内部的贫富差距是怎么来的?

        我家十几个亲戚,包括姻亲,主要有工人,车间副主任,事业编,小老板。在九十年代,生活水平,家庭资产都差不多。大家逢年过节在一起,基本上是脚碰脚,区别不大。有的家庭,父母医药费负担重一点,有的家庭,孩子读书费用大一点。

        九十年代中期,住房来源主要是,私搭乱建,祖传,少量拆迁。他们这个档次,够不上单位分房子。以前,内环线也有蔬菜农田。分到的拆迁房就是现在的老破小那种。

        真正的财富分水岭是两次,1998年,2009年。

        第一波是1998年(实体经济),发生了几个大事情。

        一是国企大下岗。反正,工人家庭的,真是不好过了。我家几个工人编制的亲戚,全部下岗了。

      二是医疗教育改革。医疗回扣,补课班,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我家有亲戚在事业单位,日子开始好过了。

      三是外贸发力,加入WTO。以前的小老板,其实日子不好过。上海很多人都是做羊毛衫倒卖钢材起家的。2000年后,江浙的乡镇企业越来越好,很多技术人员要么提供技术服务,要么直接当老板。

      四是集体企业改制。有些企业干部,抵押了全家房子搏一把。

      五是体制内开始加工资了。

      这一波分化,主要是个人能力区别。事业编的都是老大学生,工人编的,都是初中技校。

      第二波是2009年(金融逻辑),也发生了几个事情。

      一是外贸不好了。欧美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出口不行了,靠开厂出口,越来越难了。

      二是大基建提速了。我们的高速高架桥,从那个时候进入快速道。这给农民工转行就业,提供了难得工地机遇。

        三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很多小企业完全不甘心退出,把技改资金,买房资金投进去了。酸爽啊。

        四是四万亿,改变了中国金融逻辑。省略。

      这一波分化,主要是个人思维分化。懂货币学的嗨大了,相信小作坊的,倒霉了。我就是那个时期及时转型的。我们以前学金融,根本没想到会改变人生轨迹。当时的想法是,银行工资待遇不错,从来没有想过学以致用。

        第三波重大机遇是2019年。现在已经显露了一点苗头(财政改革)。这个事情不太好多说。因为我也不知道说的尺度在哪里。改革逻辑是很清楚的,但是阵痛也是有的。最后怎么样,拭目以待。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我们欢欣鼓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